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轻柔清洗长热疹部位,每日1-2次,选温和清洁产品,清洗后轻柔拍干皮肤;穿着宽松透气棉质衣物,依环境温度调整厚度;调节室内温度至22-26℃、湿度50%-60%;避免儿童搔抓可修剪指甲,成人避免搔抓用拍打缓解;热疹严重遵医嘱用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婴幼儿皮肤娇嫩要格外小心,热疹持续不消退等及时就医且用药严格遵医嘱;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护理注重清洁保湿,选治疗方法和药物要考虑基础疾病情况。
干燥要求:清洗后要及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而不是擦拭。让皮肤自然风干也是一种方式,但要注意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再次出汗导致热疹复发。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更要注意轻柔操作,防止损伤皮肤屏障。
穿着合适衣物
面料选择:给长热疹的人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棉质材料吸湿性好,能够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保持皮肤干爽。例如,有研究显示棉质衣物相较于合成纤维衣物,能使皮肤周围的微环境更舒适,有助于热疹的消退。
衣物厚度:根据环境温度调整衣物厚度,不要给长热疹的人穿得过多或过厚。在炎热天气下,尽量穿着轻薄的衣物,避免衣物过厚导致身体散热不畅,加重热疹。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室内外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调节环境温度湿度
温度控制: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2-26℃左右比较适宜。过高的温度会使出汗增多,加重热疹;过低的温度也可能导致不适。例如,研究发现室内温度在这个区间内时,长热疹人群的皮肤状态会更稳定,有利于热疹的消除。
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左右。可以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湿度。合适的湿度有助于皮肤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皮肤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而加重热疹。对于有婴幼儿的家庭,更要注意维持合适的室内湿度,因为婴幼儿的皮肤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避免搔抓刺激
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看护好儿童,防止儿童搔抓长热疹的部位。可以给儿童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抓伤皮肤,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如果儿童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对于成人:自身要注意尽量避免搔抓热疹部位,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少搔抓行为。如果热疹部位瘙痒明显,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方式缓解瘙痒,而不是搔抓。
医疗干预(若需要)
外用药物:如果热疹情况较为严重,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能缓解热疹引起的瘙痒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误用。对于婴幼儿,使用外用药物更要谨慎,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婴幼儿皮肤吸收药物的能力与成人不同,不当使用可能会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的皮肤更加娇嫩,在处理热疹时要格外小心。除了上述的清洁、穿着、环境调节等措施外,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热疹的变化情况。如果热疹持续不消退或出现加重、感染等情况,如皮肤出现红肿、渗液等,应及时带婴幼儿就医。同时,婴幼儿使用任何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肤屏障功能有所下降,长热疹后恢复相对较慢。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皮肤的清洁和保湿。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避免与其他疾病的治疗产生冲突。例如,老年人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在处理热疹时要注意控制血糖等相关指标,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皮肤疾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