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有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等症状,儿童与老年人表现有差异,急性加重期需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要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加强环境管理,需综合多因素采取个体化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
(一)症状表现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突出表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早晨痰多,偶可带血。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鸣音。早期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气急,先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1.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咳嗽、咳痰等表现外,可能因气道较狭窄,喘息症状相对更突出,且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关注。例如,有的儿童可能在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喘息,影响睡眠和活动。
2.老年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咳嗽反射减弱,咳痰无力。往往咳痰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且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病情相对复杂,气急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活动耐力下降显著,生活质量受较大影响。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存在细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需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抗生素;老年人则要考虑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加重肝肾功能负担。
2.镇咳祛痰:可选用祛痰药,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咳嗽剧烈者可适当选用镇咳药物,但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应避免强力镇咳,以免影响痰液排出。
3.平喘:有气喘症状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氨茶碱等。儿童使用平喘药物需注意剂量和剂型选择,老年人使用氨茶碱等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二)缓解期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诱因,戒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能显著改善病情预后,降低疾病急性加重的风险。
2.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应鼓励其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老年人则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摔倒等意外。
3.预防感冒: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的次数。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相关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可降低因流感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加重的风险。
4.加强环境管理: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对于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环境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总之,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