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需从多方面进行防治,包括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控制感染、氧疗、康复治疗(呼吸功能和运动锻炼),且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患者各有其治疗及护理要点。
一、避免诱发因素
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吸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应严格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加重气道炎症。对于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粉尘、化学烟雾等,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例如,在雾霾天气时,敏感人群应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防护口罩。
二、药物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也能舒张支气管,适用于有吸烟史的老年患者等。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有急性加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等,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使用需密切监测骨密度等指标。
三、控制感染
当出现咳嗽、咳痰加重,痰液性质改变等提示有细菌感染迹象时,可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如为流感病毒感染且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四、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如血气分析提示血氧分压低于60mmHg,应进行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流量1-2L/min,这样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尤其对于合并肺心病的患者,长期氧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于老年患者,氧疗时要注意调节合适的氧流量,避免氧中毒等并发症。
五、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是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来改善肺通气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其身体状况逐步进行锻炼,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可从短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力,但要避免在寒冷、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运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应格外注意。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某些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或神经系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同时,要注意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降糖药和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调整。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所以在选择药物及剂量时要谨慎。在康复治疗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适度调整呼吸功能锻炼和运动锻炼的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需格外谨慎,药物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非药物的康复治疗等。在感染控制方面,要选用对胎儿安全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孕期的营养支持,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