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环境调整、营养支持)、氧疗(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抗感染药物),重症患儿需呼吸支持及其他对症处理,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患儿有各自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与护理以改善患儿病情。
一、一般治疗
1.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0℃~26℃,湿度保持在60%左右,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呼吸环境,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婴幼儿,要避免过度哭闹,减少氧耗。
2.营养支持: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对于能进食的患儿,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对于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儿,可适当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以维持患儿的能量需求和水电解质平衡,这对患儿的恢复很重要,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营养状况会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
二、氧疗
1.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缺氧的患儿,通过鼻导管给予低流量吸氧,维持患儿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0%~95%)。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氧流量有所不同,一般婴儿为0.5~1L/min,幼儿为1~2L/min。
2.面罩吸氧:当患儿缺氧较明显时,可采用面罩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4L/min。要注意根据患儿的血氧情况调整氧流量,确保吸氧效果,同时避免氧浓度过高导致氧中毒等不良反应。
三、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有喘息症状的患儿,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儿,使用时需谨慎。
2.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肺炎,可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等;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一些重症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四、重症患儿的处理
1.呼吸支持:对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方式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调整通气参数,确保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2.其他对症处理: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需要使用利尿剂、强心剂等进行抗心衰治疗;对于合并酸中毒的患儿,需要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纠正酸中毒等处理。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患毛细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差,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种类,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同时,护理时要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影响呼吸。
2.早产儿: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患毛细支气管肺炎时更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氧疗时要严格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防止氧中毒。在营养支持方面,要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有助于早产儿的恢复,若无法母乳喂养,要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并注意喂养的方式和量,避免呛奶。
3.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患毛细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往往较重,且相互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注意心脏功能的监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要注意呼吸功能的维护,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