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治疗涉及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分别有不同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对症治疗有退热及缓解咳嗽流涕等症状的药物,不同药物有适用人群和禁忌;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在药物选择和病情观察等方面各有特定要求。
一、抗病毒药物
(一)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1.奥司他韦:对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奥司他韦是常用药物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24-48小时内开始使用奥司他韦,可以缩短流感症状持续时间,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它对不同年龄人群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儿童使用时需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等相关事宜需遵循专业医疗建议。
2.扎那米韦:适用于7岁及以上人群,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对于一些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人群使用时需要谨慎评估,例如患有哮喘等疾病的患者,使用扎那米韦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痉挛等不良反应风险,需要在医生密切观察下使用。
3.帕拉米韦:是一种静脉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那些无法口服药物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适用,比如重症患者、吞咽困难的患者等。其通过静脉给药后能在体内发挥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二、对症治疗药物
(一)退热药物
当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如果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等情况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包括儿童(需根据体重计算合适剂量)、成人等,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布洛芬也是常用的退热药物,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等,但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等人群使用需谨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二)缓解咳嗽、流涕等症状的药物
1.止咳药物:对于咳嗽症状,如果是干咳可以使用右美沙芬等药物;如果伴有咳痰,可使用氨溴索等祛痰止咳药物。但儿童使用止咳祛痰药物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选择,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2.缓解流涕药物:伪麻黄碱等药物可以减轻鼻腔黏膜充血,缓解流涕症状,但有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患者使用伪麻黄碱需谨慎,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时,在药物选择上需更加谨慎。例如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体重计算合适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对于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奥司他韦有儿童专用的剂型,需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准确给药。同时,儿童感染流感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使用抗流感药物时需评估是否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像对乙酰氨基酚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所以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
(三)孕妇
孕妇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相对较为特殊,药物选择需非常谨慎。某些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孕妇感染流感后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会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孕妇出现流感症状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