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肺炎通过评估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段症状、体征及一般状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病原学)、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综合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判断感染性质,结合患儿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因素得出诊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症状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可超过40次/分钟,伴有喘息、咳嗽,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学龄儿童症状相对类似,但可能表述更清晰,如能诉说喘息、胸闷等不适。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儿近期有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情况,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基础病史的患儿,如曾有过敏性疾病史,更容易出现喘息症状。
患儿一般状况也需评估,如精神状态,是否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表现,精神萎靡可能提示病情较重。
2.体征表现
肺部听诊是重要体征检查。可闻及双肺布满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哮鸣音是由于气道痉挛狭窄引起,湿啰音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肺泡内分泌物积聚。不同年龄儿童肺部体征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婴幼儿胸廓小,听诊要全面。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新生儿白细胞计数(15-20)×10/L左右,儿童(4-10)×10/L左右,需结合年龄判断结果是否异常。有过敏病史的患儿,可能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情况。
2.C反应蛋白(CRP)
CRP是炎症标志物,细菌感染时CRP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通过检测CRP可以辅助判断感染是细菌还是病毒性质,对于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3.病原学检查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抗原检测,能快速明确病毒病原。对于有密切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源的患儿,病原学检测尤为重要。
细菌培养:取患儿痰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为抗生素选用提供依据。但细菌培养有一定的检测时间,一般需要1-3天。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可见双肺纹理增多、紊乱,有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可伴有肺气肿、肺不张等表现。胸部X线检查简便快捷,可初步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对于不同年龄儿童,胸部X线投照需注意剂量和体位,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要保证图像清晰且尽量减少辐射。
2.胸部CT检查
对于病情复杂、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的患儿,可考虑行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如细微的渗出病灶、支气管管壁增厚等情况。但CT有辐射,一般在胸部X线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尤其要注意低龄儿童辐射防护。
四、诊断综合判断
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病原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例如,患儿有喘息、咳嗽、发热等症状,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和湿啰音,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胸部X线有斑片状阴影,就可考虑细菌感染引起的喘息性支气管肺炎;若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则考虑病毒感染导致的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同时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如低龄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病情变化快,诊断时需更细致全面地评估各项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