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依据是患者常因气道内细菌定植致感染加重,具体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选敏感抗生素,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有不同注意事项;清除气道分泌物,包括物理排痰(成人用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儿童更轻柔)和用化痰药物(如氨溴索,儿童注意剂型和剂量);改善气流受限,用支气管舒张剂,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需注意不良反应;外科治疗,指征是反复大咯血、病变局限且内科无效,不同年龄需评估手术风险;还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营养,儿童和老年有不同营养方案;以及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儿童需家长配合,老年加强沟通关怀。
一、控制感染
1.依据: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因气道内细菌定植引发感染加重病情,控制感染是关键治疗环节。
2.具体措施: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时,可经验性选用抗假单胞菌活性的抗生素,常见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用药需更谨慎地依据体重等调整;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用药也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调整剂量。
二、清除气道分泌物
1.物理排痰:
依据:通过物理方法可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减少肺部感染机会。
具体操作:对于成人可采用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方法。胸部叩击时手指并拢、掌侧呈杯状,利用腕部力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背部;体位引流需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儿童进行体位引流时需更轻柔,密切观察患儿耐受情况,避免发生意外。
2.化痰药物:使用黏液溶解剂等药物,如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其易于咳出。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剂型选择(如糖浆剂更适合儿童服用)及剂量计算。
三、改善气流受限
1.支气管舒张剂:
依据: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存在气道痉挛,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气流受限。
具体药物:常用的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需警惕心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需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四、外科治疗
1.手术指征:
依据:对于反复大咯血、病变局限且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具体情况:经规范内科治疗仍反复大量咯血,病变范围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且患者全身情况允许耐受手术者可考虑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谨慎权衡手术收益与风险。
五、其他治疗
1.营养支持:
依据: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存在慢性消耗,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具体措施: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于儿童患者,需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根据年龄和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食欲减退等情况,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餐次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2.心理支持:
依据:支气管扩张病情易反复,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具体措施: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的心理支持可能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老年患者可能因疾病困扰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加强沟通和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