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哮喘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感染控制、非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物;感染控制根据细菌或病毒感染情况分别处理;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触发因素、呼吸训练、康复锻炼;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各自治疗注意要点。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可缓解哮喘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等,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心悸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作用相对持久,不同年龄患者均可应用,在有前列腺增生或青光眼的患者中需特别注意,因为可能会加重相关症状。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等,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发挥作用,适用于各年龄阶段患者,对于儿童需注意正确的吸入装置使用方法以保证药物有效吸入,长期使用需监测生长发育等情况。
2.口服或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急性加重时使用,如泼尼松等,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需权衡利弊,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等风险。
(三)祛痰药物
当患者有较多痰液时可使用,如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各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一般耐受性较好,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二、感染控制
(一)细菌感染
当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存在明确细菌感染依据,根据病情及可能的致病菌选用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不同年龄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及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抗生素,儿童患者需注意抗生素的剂量计算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听力损害等。
(二)病毒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情变化,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在病程早期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不同年龄患者根据流感情况及身体状况选用,儿童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准确。
三、非药物治疗
(一)避免触发因素
需帮助患者识别并避免触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如过敏原(花粉、尘螨等)、刺激性气体、冷空气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环境,有过敏史的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等。
(二)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各年龄患者均可进行,儿童患者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保证训练方法正确。
(三)康复锻炼
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步行、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但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锻炼强度,老年患者锻炼时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支气管扩张哮喘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及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及护理能力,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如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等。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康复锻炼等方面给予更细致的指导,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舒适度。
(三)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谨慎,药物选择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