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止咳可采用西药、中成药及非药物干预措施。西药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中成药有川贝枇杷膏、鲜竹沥液等;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调整、环境调节、体位引流。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慎用药物需遵医嘱,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谨慎用药,老年人用药谨慎并积极实施非药物干预。
一、祛痰止咳的西药
1.氨溴索:为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但对氨溴索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乙酰半胱氨酸:具有较强的黏液溶解作用。其分子中所含的巯基(-SH)能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S-S-)断裂,降低痰液黏度,使痰液容易咳出。临床用于浓稠痰黏液过多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症等。本品可引起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
二、祛痰止咳的中成药
1.川贝枇杷膏:由川贝母、枇杷叶、桔梗、薄荷脑等组成,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但对本品过敏者禁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鲜竹沥液:主要成分为鲜竹沥,有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等。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用。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调整: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祛痰作用的食物,如雪梨、枇杷、萝卜等。雪梨可以洗净切块煮水喝;枇杷可以直接食用或熬成枇杷膏;萝卜可以煮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咳嗽、痰多的症状。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温度和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一般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气体,如花粉、烟雾、粉尘等。
3.体位引流: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采取适当的体位进行引流,促进痰液排出。例如,对于肺部下叶痰液积聚的患者,可以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使痰液引流至大气道后咳出。但年老体弱、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应慎用体位引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咽炎咳嗽痰多的情况,应谨慎用药。非药物干预应作为首选,如适当多喝温水,保持室内湿度等。在选择药物时,应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剂型,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例如,儿童用的氨溴索口服液等,要严格按照医生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制定的剂量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出现咽炎咳嗽痰多的情况,应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环境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需要用药,应在医生的评估下谨慎选择药物。例如,川贝枇杷膏孕妇应慎用,因为其中一些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必须在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也有所降低。在用药时应更加谨慎,优先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例如,乙酰半胱氨酸用于老年人时,应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支气管痉挛等情况。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也应积极实施,如适当进行呼吸训练等帮助痰液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