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伤后存在得狂犬病的可能性,这与狗的健康状况、咬伤严重程度、自身免疫状况、伤口处理情况等因素有关,被咬伤后应尽快进行伤口处理、规范接种狂犬疫苗,严重咬伤还需注射免疫球蛋白,以此降低得狂犬病概率。
一、影响被狗咬伤后得狂犬病的因素
1.狗的健康状况
健康的狗:如果咬人的狗本身是健康且接种过狂犬疫苗的,那么其体内携带狂犬病毒的概率极低,被这样的狗咬伤后得狂犬病的风险非常小。
患狂犬病的狗:患有狂犬病的狗是主要的传染源,当它咬伤人类时,病毒会通过唾液传播给人。据相关研究,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人感染狂犬病的概率较高,可达15%-30%左右,但也不是绝对会发病。
2.咬伤的严重程度
轻度咬伤:如果只是皮肤被轻轻刮伤,没有明显出血,相对来说病毒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不能完全排除。
重度咬伤:比如伤口较深、出血较多、多处被咬伤等情况,病毒更容易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得狂犬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头面部、颈部等神经丰富部位被严重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比其他部位更高。
3.自身免疫状况
免疫力正常人群:一般来说,免疫力正常的人在被狗咬伤后,如果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等,身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有一定能力抵御狂犬病毒的侵袭,发病概率相对较低。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被狗咬伤后得狂犬病的风险会明显升高,而且即使发病,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预后也更差。
4.伤口处理情况
及时正确处理伤口:被狗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进行消毒等处理,这可以大大减少伤口处病毒的数量,显著降低得狂犬病的概率。规范的伤口处理能使感染风险降低约90%左右。
未及时处理伤口:如果被狗咬伤后没有对伤口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等处理,病毒容易在伤口处繁殖并侵入人体,增加了得狂犬病的可能性。
二、被狗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措施
1.伤口处理
尽快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样可以尽量清除伤口处的病毒。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洁剂残留,最后用无菌纱布或洁净的布料轻拭去伤口表面的液体。
2.疫苗接种
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一般分为暴露后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程序。如果是首次被狗咬伤,需要在0、3、7、14、28天各接种1剂狂犬疫苗。如果曾经接种过狂犬疫苗,再次被狗咬伤后,需要根据上次接种的时间等情况来决定加强接种的剂量和时间。例如,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一般只需加强2针;超过3个月但不满1年,需要加强3针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被狗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的程序与成人基本相同,但要注意儿童的接种剂量等要按照儿童的体重等进行准确计算。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接种狂犬疫苗的同时,可能需要密切观察免疫反应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来保证免疫效果。
3.免疫球蛋白注射
如果咬伤严重,如头、面、颈、手或多部位三处以上咬伤等情况,除了接种狂犬疫苗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以直接中和伤口局部的病毒,进一步降低发病风险。
总之,被狗咬伤后有得狂犬病的可能,但通过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规范接种狂犬疫苗和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得狂犬病的概率。一旦被狗咬伤,应尽快按照上述正确的处理流程进行操作,以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