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抗感染、止咳祛痰、糖皮质激素)、氧疗,且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休息保暖、保证呼吸道通畅;药物根据情况选抗感染、止咳祛痰、糖皮质激素等,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及治疗的特殊要求;氧疗针对低氧血症患者,注意不同人群吸氧细节。
一、一般治疗
休息与保暖:患者应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症状进一步恶化。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老年患者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保暖措施需更加到位。
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每日饮水1500ml以上,使痰液稀释,利于痰液排出。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可定期为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儿童患者翻身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损伤;老年患者则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翻身拍背方式和力度。
二、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对于社区获得性轻度感染的成年患者,可选用阿莫西林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选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止咳祛痰药物:常用的有氨溴索,它可以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喘息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但儿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缓解症状。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免疫力下降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使用。
三、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3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儿童患者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鼻导管规格,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和患者反应;老年患者吸氧过程中要注意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定期评估血氧饱和度变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时,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肝肾功能和生长发育的药物。在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面色等情况,确保吸氧安全有效。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抚,减轻其因患病带来的恐惧。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例如,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要注意对血糖、血压的影响;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在氧疗和其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
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时,药物的选择要特别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如非药物的一般治疗等,若必须使用药物,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权衡治疗收益和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