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局部支气管扩张需通过胸部高分辨CT等明确情况并结合症状评估,急性感染期依情况选抗感染药,稳定期防感染反复,用祛痰药、呼吸功能锻炼改善气道通畅,小量咯血安静休息,中大量咯血患侧卧位并就医止血,病变局限等可考虑外科手术,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病情评估
双肺局部支气管扩张首先需通过胸部高分辨CT等检查明确扩张的范围、程度等情况,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比如有无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等。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可能只需定期随访观察;若有相关症状则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控制感染
急性感染期:当出现咳嗽、咳痰增多,痰液颜色改变等急性感染表现时,需要根据可能的病原菌选用抗感染药物。比如常见的细菌感染,可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具体药物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判断),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应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以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因为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状加重的常见诱因。
稳定期: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生素,但要注意保持呼吸道清洁,预防感染反复,如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疾病,如慢性鼻窦炎等,需同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减少对支气管扩张肺部的影响。
三、改善气道通畅
祛痰治疗: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咳出,从而改善气道通畅程度,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痰液在支气管内积聚导致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祛痰药物,并且注意药物剂量等安全性问题。
呼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腹式呼吸可以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具体方式和指导强度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或医生的辅助下进行简单的呼吸锻炼引导。
四、咯血的处理
小量咯血:若为少量咯血,可让患者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一般休息后咯血多可自行停止。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比如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等。
中大量咯血:当出现中大量咯血时,要及时就医,患者需采取患侧卧位,防止血液误吸入健侧肺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药物等,但要谨慎用药,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五、外科治疗考量
如果支气管扩张病变局限,经规范内科治疗后仍反复感染、咯血,病变范围小于双侧肺的1/3,且肺功能储备良好,对侧肺功能正常等情况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肺组织,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由胸外科等多学科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支气管扩张可能与先天发育等因素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要更具趣味性和适合儿童的方式,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强度,避免因锻炼强度过大导致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事件发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等时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