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病因,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如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分娩次数多等,月经及分娩期卫生不良、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已分离出200多种型别。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癌的主要病因。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组中的E6和E7基因可编码病毒癌蛋白,E6蛋白能与肿瘤抑制蛋白p53结合,使其降解,失去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E7蛋白能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结合并使其失活,从而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分化,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几乎所有的子宫癌组织中都可检测到高危型HPVDNA,尤其是HPV16、18型等。不同性别都可能感染HPV,但女性若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则患子宫癌风险增加,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如<16岁)等生活方式会增加HPV感染几率,有HPV感染病史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
二、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
1.性行为
过早开始性生活(<16岁):此时女性下生殖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HPV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癌变。
多个性伴侣:性伴侣越多,感染高危型HPV的机会就越高,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型别的HPV,增加了病毒持续感染的可能性。
男性伴侣的因素:男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感染HPV等情况,也会使女性接触高危型HPV的风险升高。
2.分娩相关
分娩次数多:多次分娩会对子宫颈造成损伤,增加了宫颈局部的微环境改变,使得子宫颈更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和发生病变,从而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
早产、多产:早产和多产会影响子宫颈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恢复,导致宫颈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出现异常,为子宫癌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月经及分娩期卫生不良
不注意月经期间的卫生,如使用不洁的月经用品等,会增加生殖道感染的机会,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而引发癌变。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佳,也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宫颈,引起宫颈的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子宫癌。
四、吸烟
吸烟是子宫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机体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具有致癌性,长期吸烟会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女性吸烟比不吸烟的女性患子宫癌的几率要高,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风险越高。
五、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服用时间超过5年)也可能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具体机制可能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成分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宫颈,影响其正常的生理代谢有关,但具体确切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属于需要密切关注子宫健康状况的人群。
六、其他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对HPV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HPV持续感染,从而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感染HPV后发生子宫癌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2.遗传因素:虽然子宫癌不是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有家族史的女性相对来说发病风险可能会略有升高。某些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对子宫癌相关的致癌因素更加敏感,不过遗传因素在子宫癌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通常是在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增加发病几率。例如家族中有近亲患过子宫癌的女性,需要更加重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子宫癌的筛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