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肺部感染可从诊断、治疗、预防三方面进行处理,诊断包括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涵盖抗感染、呼吸道管理及支持治疗,预防涉及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术前要锻炼呼吸功能、清洁呼吸道,术中规范操作,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做好口腔护理。
一、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方面: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发热症状不典型,而儿童可能以咳嗽、气促等为主要表现;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在症状上无本质区别,但都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痰液性质因感染病原体不同而异,如细菌感染可能为脓性痰,病毒感染可能为清稀痰等,还可能有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有手术病史的患者出现上述呼吸道相关症状需警惕术后肺部感染。
体征方面:可闻及肺部啰音等,医生通过听诊器检查能发现异常呼吸音。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是常用检查,细菌感染时通常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会升高,PCT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儿童患者同样适用这些指标检测,只是数值参考范围因年龄不同有差异。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是重要手段,胸部X线可初步发现肺部炎症阴影,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对于判断感染部位、范围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进行该项检查,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
二、术后肺部感染的治疗
1.抗感染治疗
根据可能的病原体选择合适药物,如考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等,具体药物需根据药敏试验等结果调整,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对于儿童患者,要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2.呼吸道管理
咳嗽咳痰护理: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对于术后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协助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造成损伤。不同年龄患者拍背的力度和部位有一定差异,儿童要轻柔操作。
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促进炎症吸收,各年龄患者均可进行,但方式方法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其进行呼吸训练。
3.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营养,对于术后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弱的患者,合理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感染恢复,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需求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饮食,儿童患者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
氧疗:根据患者缺氧情况给予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等,对于有缺氧表现的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要及时纠正缺氧状态,儿童患者氧疗时要注意氧流量等的调节,确保安全有效。
三、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
1.术前准备
呼吸功能锻炼:对于即将手术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肺部功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如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训练。
呼吸道清洁:劝导患者戒烟等,减少呼吸道刺激因素,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戒烟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概率。
2.术中操作
手术中要注意无菌操作等,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可能,规范的手术操作对于预防术后感染非常重要。
3.术后护理
早期活动: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不同年龄患者早期活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如老年患者可循序渐进进行床上活动、床边活动等,儿童患者可在家长协助下适当活动,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肺部扩张,预防肺部感染。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各个年龄患者都很重要,口腔细菌滋生可能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所以要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