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乙肝是感染后6个月内发生的肝炎,青少年及成人多见,起病急有典型症状,多数可康复,病毒易被清除,HBsAg持续时间短,HBeAg阳性率高,抗-HBcIgM高滴度,肝脏损伤相对急性,预后较好;慢性乙肝病程超6个月或无明确急性史,病毒持续携带致肝脏慢性炎症损伤,各年龄皆可发病,HBsAg持续阳性,HBeAg情况不同,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等,预后因年龄等有差异,需长期监测乙肝标志物、病毒载量等,急性乙肝靠检测及病史诊断,需定期监测,慢性乙肝长期监测评估病情及并发症,儿童和女性慢性乙肝监测有特殊关注点。
一、感染时长与病毒携带状态
急性乙肝:是指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6个月内发生的肝炎,多为青少年及成人感染,起病较急,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典型肝炎症状,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乙肝病毒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转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不再携带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通常是急性乙肝迁延不愈,病程超过6个月,或无明确急性肝炎病史,但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机体免疫耐受或免疫反应不足以完全清除病毒,导致病毒持续携带并造成肝脏慢性炎症损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包括儿童、成人等。
二、病毒标志物表现
急性乙肝: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在6个月内清除,同时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相对较高,随着病情恢复,抗-HBe(乙肝e抗体)可出现,乙肝核心抗体IgM(抗-HBcIgM)呈高滴度阳性,是急性乙肝感染的重要标志,提示乙肝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
慢性乙肝:HBsAg持续阳性,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出现HBeAg阴性、抗-HBe阳性,即乙肝病毒e抗原转换,此时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仍具有一定传染性,抗-HBcIgM一般呈低滴度或阴性。
三、肝脏损伤及预后
急性乙肝:肝脏炎症损伤相对急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休息和一般支持治疗等,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预后较好,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概率较低,儿童急性乙肝患者多数也能顺利康复,少数儿童急性乙肝可能病情较重,但及时治疗后大多可痊愈。
慢性乙肝:肝脏持续受到炎症损伤,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情容易反复,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乙肝患者预后有所差异,儿童慢性乙肝患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部分可控制病情进展,但成人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相对更隐匿,一旦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阶段,预后相对较差,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要更密切监测肝脏情况,因为妊娠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影响病情。生活方式方面,慢性乙肝患者如果长期酗酒、劳累等会加重肝脏损伤,所以需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饮酒等。
四、诊断与监测
急性乙肝:主要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等,结合病史来诊断,发病初期乙肝五项中HBsAg、抗-HBcIgM阳性等可辅助诊断,确诊后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等,观察病情恢复情况,儿童急性乙肝监测时要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肝脏炎症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和生长。
慢性乙肝:需要长期监测乙肝五项、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超声等,以评估肝脏炎症程度、病毒复制情况及是否有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不同年龄的慢性乙肝患者监测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慢性乙肝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监测要更关注对肝脏功能和生长的影响,女性慢性乙肝患者除了常规监测外,妊娠前后要加强监测,评估妊娠对肝脏的影响及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