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起荨麻疹的原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变化;外在因素有食物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不同人群在荨麻疹发病中有不同表现,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如妊娠期女性和儿童出现荨麻疹有各自需注意的方面。
一、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个体遗传易感性可能增加。研究表明,某些与荨麻疹相关的基因缺陷可能遗传给下一代,使他们更易患上荨麻疹。例如,特定的免疫相关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调节,从而增加荨麻疹发病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身上起荨麻疹的概率较高。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可能引发一系列免疫紊乱,导致荨麻疹的发生。比如,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伴随荨麻疹症状,这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引发了皮肤的变态反应。
内分泌变化: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可能诱发荨麻疹。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大幅改变,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处于动态调整中,容易出现荨麻疹。有研究发现,妊娠期荨麻疹的发生率较非妊娠期有所升高,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对皮肤血管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关。
二、外在因素
食物因素:某些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如鱼虾、蟹、贝类、牛奶、鸡蛋等。当人体摄入这些食物后,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荨麻疹。例如,有人食用海鲜后很快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荨麻疹症状,就是因为对海鲜中的蛋白质等成分过敏。
药物因素:一些药物也可引起荨麻疹,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等。药物引起荨麻疹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免疫机制或非免疫机制导致皮肤变态反应。比如,青霉素过敏反应中,部分患者会出现荨麻疹样皮疹,这是由于机体对青霉素产生了免疫反应,引发了皮肤的炎症性改变。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绦虫、疟原虫感染等)都可能诱发荨麻疹。感染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是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活化并释放炎症介质,作用于皮肤血管而引发荨麻疹。例如,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能出现荨麻疹症状,这与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应答有关。
环境因素: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环境中的变应原,可引起荨麻疹。花粉中的植物蛋白等成分接触人体皮肤或被吸入后,会触发过敏反应。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后,皮肤可能迅速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表现。此外,寒冷、炎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因素也可诱发荨麻疹。比如,寒冷性荨麻疹就是在接触寒冷刺激后,皮肤局部出现风团或水肿。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荨麻疹发病中可能有不同表现。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因素导致的荨麻疹相对常见,且在生活中接触过敏原的机会相对较多,如接触宠物皮屑等。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阶段内分泌变化明显,更易受内分泌因素影响出现荨麻疹。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荨麻疹发病风险。有过敏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免疫系统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因各种内外因素诱发荨麻疹。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出现荨麻疹,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儿童出现荨麻疹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