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药物治疗(止咳祛痰、平喘、抗感染)、氧疗及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治疗要休息保暖、多饮水;药物治疗有相应止咳祛痰、平喘、抗感染药物,需注意不同药物的适用及禁忌人群;氧疗针对低氧血症患者,控制氧流量维持血氧;中医中药可辨证论治或用外治法辅助,儿童用药需特殊考量。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保暖: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状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老年患者自身调节体温能力较差,更要注意保暖。
2.多饮水:多喝水可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一般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ml,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摄入足够水分,防止痰液黏稠。
二、药物治疗
1.止咳祛痰药物:
溴己新:可使痰液中的黏多糖纤维断裂,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应慎用,因为它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一定刺激。
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儿童患者也可使用,但要注意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调整合适剂量。
2.平喘药物:
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引起支气管扩张,缓解喘息症状。但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慎用,儿童使用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还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但氨茶碱的治疗窗较窄,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反应(心律失常等),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儿童使用时需谨慎,应监测血药浓度。
3.抗感染药物:
细菌感染时:如果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如白细胞升高、咳脓痰等,可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但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有头孢菌素过敏史者禁用)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其年龄特点和感染情况来定,儿童使用抗生素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病毒感染时:一般病毒性感染具有自限性,但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对于病毒感染本身,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可能需要根据病毒类型评估是否需要使用特定抗病毒药物。
三、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吸氧浓度为1-2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老年患者和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血氧情况,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儿童患者进行氧疗时要注意吸氧装置的选择和氧流量的控制,避免氧流量过大对儿童呼吸道产生不良影响。
四、中医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辨证,如风寒犯肺证可选用麻黄汤加减;风热犯肺证可选用银翘散加减等。中医中药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用药的特殊性,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成分。
2.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一些中医外治法如穴位贴敷等也可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起到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但同样需要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尤其要注意儿童皮肤娇嫩,防止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