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常见症状有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绿质地黏稠有异味、性交后等异常阴道出血、部分低热或高热,还可有消化系统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泌尿系统如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性别表现有差异且与生活方式等有关机制分别为炎症刺激相关组织等导致。
下腹部疼痛
特点:多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不同年龄段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导致的下腹痛可能较为剧烈,而围绝经期女性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疼痛性质仍以持续为主。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可能使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盆腔炎发生风险,进而加重下腹部疼痛症状。有盆腔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时下腹部疼痛可能更易出现且程度可能较初次发作时更明显。
机制:炎症刺激盆腔腹膜等组织,引起神经末梢的痛觉传导,导致下腹部疼痛。
阴道分泌物异常
表现:分泌物量增多,颜色可呈黄色、黄绿色,质地黏稠,有时伴有异味,如腥臭味等。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能出现,但女性更为明显。年龄方面,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发生盆腔炎时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更易被忽视;而绝经后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有关。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外阴清洁、经期不注意卫生等都可能导致阴道分泌物异常加重。有盆腔炎病史者阴道分泌物异常复发概率相对较高。
机制:炎症刺激宫颈管黏膜及子宫内膜等,使其分泌功能亢进,产生大量异常分泌物。
异常阴道出血
情况:可表现为性交后出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对于不同年龄女性,青春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生育期女性可能在非经期出现阴道出血或经期出血异常;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及盆腔炎症刺激有关。性别方面,只有女性会出现此类情况。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加重异常阴道出血症状。有盆腔炎病史者,炎症对生殖系统血管等的刺激可能导致异常阴道出血更易发生。
机制:炎症累及子宫内膜等,影响其正常的修复和脱落规律,导致血管破裂或内膜异常剥脱等,引起异常阴道出血。
发热
程度: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年龄较小的儿童患盆腔炎时发热可能较为突出,且体温波动较大;成年女性发热程度相对多样。性别上只有女性会出现。生活方式中,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者发热可能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有盆腔炎病史者再次感染时发热可能相对更易诱发。
机制: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炎症介质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其他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胃肠道功能。例如,炎症累及盆腔周围的肠道,引起肠道痉挛、蠕动异常等,从而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盆腔炎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易被家长忽视,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等不适,而以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前来就诊。
泌尿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这是由于盆腔炎症累及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周围组织,导致膀胱刺激征。比如炎症波及膀胱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刺激膀胱产生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女性均可出现,而男性一般不会出现盆腔炎相关的泌尿系统症状(除非是特殊的盆腔感染累及情况,但相对罕见)。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多喝水、排尿,可能使泌尿系统症状加重,因为尿液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更易在泌尿系统滋生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