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后要及时就医隔离,严格遵循疫苗接种程序,注意饮食,保证休息并观察病情,还要做好心理护理,儿童和成人都有相应不同的护理要点,以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健康恢复。
一、及时就医与隔离
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后,需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处理伤口,比如用肥皂水(一定浓度的)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是因为狂犬病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及时彻底清创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要告知医生暴露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后续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患者需进行隔离,避免因自身唾液等传播病毒给他人,尤其是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隔离能防止病毒在人群中扩散,保障周围人的健康安全。
二、严格遵循疫苗接种程序
1.疫苗类型选择:根据暴露级别不同,会有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案。如属于Ⅰ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皮肤被舔)一般不需要接种疫苗;Ⅱ级暴露(裸露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需接种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除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对于儿童,要按照儿童适用的疫苗接种剂量等规范进行接种,因为儿童的身体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规范接种能保障免疫效果。
2.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有严格的程序要求,通常需要在暴露后的第0、3、7、14、28天各接种一剂,儿童也需严格按照此程序接种,不能随意更改接种时间,否则可能影响免疫应答效果,无法有效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来预防感染。
三、饮食注意事项
1.避免刺激性食物:患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儿童来说,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食用后可能引起不适,影响身体恢复。辛辣食物还可能刺激神经系统,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会加重狂犬病症状,但从整体身体调理角度应避免。
2.保证营养均衡: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抵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帮助身体应对狂犬病相关的生理变化;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等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四、休息与病情观察
1.充足休息: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儿童尤其需要,因为休息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狂犬病患者来说,良好的休息状态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减缓病情进展相关的不良影响。
2.密切观察病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是否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典型狂犬病症状。对于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仔细观察其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因为狂犬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可能会有不同的预后情况。
五、心理护理
1.儿童心理安抚:狂犬病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因为疾病带来的恐惧等情绪而出现心理问题。家属要给予充分的心理安抚,用温和的方式与儿童沟通,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度过患病时期,这对于儿童的身心恢复都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成人情绪疏导:对于成年患者,也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情绪疏导,让患者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为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等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