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部分需氧菌和厌氧菌)、机械性刺激或损伤(性生活频繁强度大、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化学物质刺激(不正确阴道冲洗、高浓度消毒液刺激)及其他因素(年龄因素、免疫力低下)。
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是常见的引起宫颈炎的病原体之一。女性感染淋病奈瑟菌后,细菌可侵袭宫颈黏膜,导致宫颈出现炎症反应。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年龄小等因素会增加感染淋病奈瑟菌进而引发宫颈炎的风险。例如,研究表明,15-24岁性活跃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且性行为相对较频繁,感染淋病奈瑟菌导致宫颈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是通过性传播的重要病原体。它主要感染宫颈管柱状上皮,引起宫颈炎症。在有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中,沙眼衣原体感染引发宫颈炎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对于女性来说,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却会持续感染宫颈,逐渐导致宫颈炎的发生发展。
内源性病原体:
部分需氧菌和厌氧菌:阴道内原本存在的一些需氧菌和厌氧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引起宫颈炎。比如,当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时,如长期使用抗生素、频繁冲洗阴道等,这些原本处于共生状态的细菌可能会过度增殖,侵袭宫颈导致炎症。例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女性,阴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厌氧菌等可能趁机大量繁殖,引发宫颈炎。
机械性刺激或损伤
性生活:性生活过于频繁、性生活强度过大等都可能导致宫颈损伤,从而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增加宫颈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性生活时宫颈受到的机械性刺激相对较多,发生宫颈炎的几率比单一性伴侣的女性高。此外,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宫颈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性生活时更容易造成宫颈损伤,进而引发宫颈炎。
宫腔操作:
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器械会通过宫颈进入宫腔,这一操作可能会损伤宫颈黏膜,使宫颈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发宫颈炎。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宫颈受到的损伤次数增多,患宫颈炎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
诊断性刮宫:诊断性刮宫同样是一种宫腔操作,会对宫颈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术后如果没有做好护理,病原体容易侵入宫颈引发炎症。例如,刮宫术后如果过早进行性生活或者不注意外阴清洁,都可能增加宫颈炎的发生几率。
化学物质刺激
阴道冲洗:不正确的阴道冲洗,如过度频繁地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导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从而使病原体更容易感染宫颈,引发宫颈炎。例如,有些女性为了保持阴道清洁,每天使用洗液冲洗阴道,这种过度的阴道冲洗会打破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增加宫颈炎的发病风险。
高浓度消毒液刺激:使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消毒液清洗外阴等,也可能会刺激宫颈,损伤宫颈的上皮组织,使宫颈的抵抗力降低,进而引发宫颈炎。比如,使用浓度过高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可能会对宫颈造成不良刺激,增加宫颈炎的发生可能性。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活跃,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相对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以及机械性刺激等,从而增加了宫颈炎的发病几率。而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黏膜变薄,抵抗力减弱,也可能会出现宫颈炎,但相对来说发病几率较青春期和育龄期低一些,但也不能忽视。
免疫力低下: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女性,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时,身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宫颈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适合念珠菌等病原体生长,容易发生念珠菌性宫颈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