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的应对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止咳、改善气道痉挛)、免疫治疗,还需关注特殊人群(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老年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明确过敏原:过敏性咳嗽通常由过敏原引起,首先需要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患者的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例如,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罩、枕套等。
2.减少接触: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通常是早晨和傍晚);对于宠物毛发皮屑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与宠物过于亲密接触等。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类药物可以拮抗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咳嗽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例如,2岁以上儿童可以根据体重选择西替利嗪滴剂等。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孟鲁司特钠,它可以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来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从而缓解过敏性咳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孟鲁司特钠有不同的规格,如儿童有4mg咀嚼片等,使用时需按照年龄和体重准确选用。
3.糖皮质激素:病情较重时可能会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等,通过局部抗炎作用减轻气道炎症。但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尤其是儿童患者要注意口腔清洁等护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利弊。
三、对症治疗
1.止咳治疗:如果咳嗽剧烈影响生活和休息,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但需注意避免儿童使用含有中枢镇咳成分的药物过量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选择儿童专用的止咳药物剂型,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2.改善气道痉挛:对于伴有气道痉挛的患者,可能会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可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咳嗽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悸等。
四、免疫治疗
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这种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严格评估后由专业医生操作,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过敏性咳嗽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例如,在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的药物;在进行过敏原避免时,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如保持儿童生活环境清洁等,确保儿童的生活环境远离过敏原。
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这部分人群出现过敏性咳嗽时,药物选择需特别谨慎。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咨询医生,权衡药物治疗的收益和可能对胎儿或婴儿带来的风险。例如,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评估药物通过胎盘或进入乳汁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敏性咳嗽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与其他治疗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使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