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早产,孕妇需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干预高危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营养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减少压力、远离有害物质;多胎妊娠及有早产史的孕妇需特殊关注,多胎妊娠孕妇要更注意休息监测,有早产史孕妇要更早产检遵医嘱采取预防性措施。
一、定期产检
1.意义及做法: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干预。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监测宫颈长度等情况,一般孕中期超声测量宫颈长度,若宫颈长度小于25毫米,提示早产风险增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处理。不同孕周的产检项目不同,孕早期要确定孕周、排除异位妊娠等,孕中期要筛查胎儿畸形等,孕晚期要评估胎儿情况、胎位等。
二、健康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孕妇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要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因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能增加早产风险。例如,研究表明,孕期体重指数(BMI)过高的孕妇早产发生率相对较高,所以要合理控制饮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2.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适合孕妇的运动有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一般每天可以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孕妇瑜伽则可以帮助孕妇放松身心,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但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正确性,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早产。
3.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8小时左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孕妇身体的恢复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作息不规律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等功能,增加早产的可能性。孕妇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白天可以适当午休。
三、控制基础疾病
1.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果孕妇本身患有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病情。例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监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期监测尿蛋白等指标,因为高血压和蛋白尿控制不佳可能导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要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必要时的胰岛素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高血糖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容易引发早产等问题。
四、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1.减少压力:孕妇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会使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例如,研究发现,孕期心理压力大的孕妇早产发生率比心理状态良好的孕妇高。
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孕妇要避免接触烟酒、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吸烟和饮酒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早产、胎儿畸形等风险。例如,孕妇吸烟会使胎儿缺氧,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饮酒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同时要避免接触如苯、甲醛等化学毒物以及远离辐射源等。
五、关注特殊人群
1.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孕妇早产风险明显高于单胎妊娠。这类孕妇要更加注意休息,孕中期如果宫颈长度过短等情况可能需要提前住院保胎等。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和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早产迹象要及时就医。
2.有早产史的孕妇:曾经有过早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早产风险更高。这类孕妇在孕期要更早地进行产检,加强监测,孕中期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评估宫颈情况等。在孕期要严格遵医嘱,如必要时需要在孕中期进行宫颈环扎术等预防性措施来降低再次早产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