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诊断要点包括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有相关病史,早期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有啰音等)和辅助检查(血常规、痰液、X线、肺功能等有相应表现);辨治分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稳定期中医辨证有肺脾气虚、肺肾阴虚证,西医有戒烟、增强体质等原则;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有风寒犯肺、痰热郁肺证,西医有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等原则。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相对多见,可能与长期吸烟等生活方式有关。主要症状为咳嗽,一般晨间咳嗽较为明显,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有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可伴发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病史因素:有长期吸烟、接触职业粉尘(如煤矿工人接触煤尘、纺织工人接触棉尘等)、化学物质(如油漆工接触油漆中的化学物质)等病史者更易患病。
2.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合并细菌感染时出现此表现,与患者的感染状态相关。
2.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有助于明确感染类型,对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
3.X线检查:早期X线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与长期肺部炎症刺激有关。
4.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减小,最大通气量减少,这与气道狭窄、气流受限有关。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辨治
(一)稳定期辨治
1.中医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证:表现为咳嗽气短,痰液清稀,自汗,易感冒,神疲乏力,食少腹胀等。治以健脾益肺,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脾气虚与肺气虚相互影响,通过健脾补肺来调整机体功能。
肺肾阴虚证:可见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咽干口燥等。治以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针对肺肾阴虚的病理状态进行调理。
2.西医治疗原则
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戒烟可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延缓病情进展,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对患者有益。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年龄较大者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二)急性发作期辨治
1.中医辨证论治
风寒犯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等。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针对风寒之邪犯肺的病因进行治疗。
痰热郁肺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等。治以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清除体内痰热之邪。
2.西医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
镇咳祛痰:可选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祛痰药,咳嗽严重者可适当选用镇咳药,但对于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应以祛痰为主,避免使用强镇咳剂,防止痰液潴留。
平喘:有气喘者可选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平喘药物,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如儿童使用平喘药物需特别注意剂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