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由疥螨引起,通过接触传播,有特定好发部位及瘙痒表现,靠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诊断,用硫磺软膏等治疗且全家需同时治疗;湿疹病因不明,内外因致炎,表现多样对称,依病史和皮疹诊断,通过一般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湿疹:病因尚不明确,是内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患者,个体患湿疹风险可能增加;内在慢性病(如胃肠道疾病、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诱发湿疹。外部因素有环境因素,比如气候变化、干燥的空气等;接触过敏原,如接触某些植物(花粉等)、动物皮毛、某些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等);还有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等因素相对更易患湿疹。
临床表现方面
疥疮:主要表现为皮肤薄嫩部位如手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等部位出现丘疹、丘疱疹及隧道。隧道为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细线,长约0.5cm,末端可有丘疹和水疱。患者常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这是因为夜间人体活动减少,疥螨活动频繁,瘙痒会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疥疮的皮疹可累及头面部、掌跖等部位,而成人一般较少累及这些部位;男性阴囊、阴茎等处可出现结节性损害,称为疥疮结节。
湿疹: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以红肿和渗出减轻、结痂、鳞屑为主;慢性期则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有苔藓样变。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对称性分布是其特点之一,即双侧相对应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湿疹表现有特点,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部,初为红斑,逐渐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搔抓、摩擦后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儿童湿疹可发生在四肢、躯干等部位,皮疹形态与成人相似,但可能更倾向于急性和亚急性表现;成人湿疹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慢性期多见。不同性别在湿疹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能因接触不同过敏原等而有不同的好发部位或表现特点,比如长期接触化工原料的人群手部湿疹可能更常见。
诊断方面
疥疮:主要根据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如好发部位的丘疹、丘疱疹、隧道等)来诊断,必要时可在隧道末端丘疹或水疱内找到疥螨。通过显微镜检查皮损部位刮取物,若发现疥螨或虫卵即可确诊。不同年龄人群诊断时需注意儿童和成人表现的差异,儿童可能皮疹表现不典型,需仔细检查头面部等部位是否有相关皮疹。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等)来诊断,一般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家族过敏史、生活环境等,结合皮疹表现进行诊断。对于婴幼儿湿疹,要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皮损主要在头皮、面部,表现为油性鳞屑性红斑。
治疗方面
疥疮:治疗原则是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常用药物有硫磺软膏等,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需注意,儿童用药时浓度可能需要调整,要避免药物接触到眼睛等敏感部位;成人则按照常规剂量使用。治疗时需要注意全家成员同时治疗,污染的衣物、被褥等要烫洗或暴晒,以消灭疥螨。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注意皮肤保湿等)、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口服药物如抗组胺药等)。对于婴幼儿湿疹,一般治疗中皮肤保湿非常重要,可选择温和的保湿霜;药物治疗时要选择相对温和的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成人湿疹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避免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