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多见于有过敏体质人群,发作与接触变应原等相关,症状为发作性喘息等,肺功能等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用舒张剂等;心源性哮喘常见于有基础心血管病中老年人,与劳累等有关,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等,胸部X线等检查有相应发现,治疗用利尿剂等减轻心脏负荷。
一、病史方面
支气管哮喘:
多见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较为常见,往往有家族过敏史,比如父母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其发作常与接触变应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吸入刺激性气体、剧烈运动等因素相关。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后易诱发哮喘发作。
年龄、性别上无绝对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段诱因可能有别,儿童可能因冷空气刺激等诱发,成人可能因职业接触特定致敏原发病。
心源性哮喘:
常见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常与劳累、感染、输液过快等因素有关,比如患者原有冠心病,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后,心脏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源性哮喘。
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无绝对特异性,但有基础心血管病的人群更易患病。
二、症状方面
支气管哮喘:
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喘息症状较为突出,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例如,典型发作时患者呼吸急促,能听到肺部明显的哮鸣音,通过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症状可部分缓解。
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可能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而成人哮喘喘息症状更典型。
心源性哮喘:
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症状发作时,患者不能平卧,被迫端坐位,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比如,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在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
中老年人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更易出现此类表现,年龄较大者因心肺功能储备下降,症状可能更明显。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方面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检查是重要手段,发作时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小于70%或FEV低于预计值的80%,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例如,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明确气道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
心源性哮喘:
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表现,如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多,KerleyB线等。例如,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影可能增大,肺野可见淤血征象。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脏的基础病变。如冠心病患者可能有ST-T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脏射血分数降低等,帮助判断心功能情况。
四、治疗方面
支气管哮喘:
治疗主要是缓解哮喘发作和预防复发,常用药物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通过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喘息等症状,糖皮质激素可抗炎。
儿童哮喘治疗需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很重要,如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接触等。
心源性哮喘:
治疗主要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常用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利尿剂可减少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中老年人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很多药物通过肝肾代谢,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