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溃疡性损伤病症,病因有遗传、免疫、感染、营养、精神、创伤等因素,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等症状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不同病程特点,分类包括复发性阿弗他、创伤性、疾病相关性溃疡,诊断依据病史和口腔局部表现及必要时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为保持口腔清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刺激并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口腔溃疡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部位的溃疡性损伤病症,表现为口腔内黏膜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中央凹陷,表面覆盖有黄色假膜,周围黏膜红肿,常伴有疼痛不适。
二、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等生理功能,增加患病易感性。
2.免疫因素: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如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等,易引发口腔溃疡,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概率相对较高。
3.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细菌等感染可诱发口腔溃疡,病毒可能潜伏在口腔黏膜细胞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激活致病。
4.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B、B、B、叶酸等)、微量元素(如锌、铁等)时,可能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增加口腔溃疡发生风险。
5.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及代谢,促使口腔溃疡发生,如学生考试期间、工作压力大的人群易高发。
6.创伤因素:牙齿咬伤、过硬食物划伤、刷牙用力过猛等创伤性因素可直接损伤口腔黏膜,引发创伤性溃疡。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局部有明显疼痛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烫食物)时疼痛加剧,溃疡处可见中央凹陷、周围红肿的典型表现,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
2.病程特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复发性,轻型溃疡一般1-2周可自愈;重型溃疡病程较长,可达数月,且愈合后可能留瘢痕;疱疹样型溃疡则表现为多个小溃疡聚集,疼痛较明显。
四、分类
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最为常见,根据溃疡大小、深度等分为轻型、重型、疱疹样型。轻型溃疡直径较小,数量少;重型溃疡较大且深,常单个发生;疱疹样型溃疡数量多,似“满天星”。
2.创伤性溃疡:由局部创伤因素引起,如残根残冠刺激、不良修复体摩擦等,溃疡形态与创伤因素形状相关,去除刺激因素后溃疡可逐渐愈合。
3.疾病相关性溃疡:如白塞病患者除口腔溃疡外,还伴有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也可能出现口腔溃疡表现。
五、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如复发情况、是否有创伤史等)及口腔局部的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能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免疫功能检测、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检测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溃疡。
六、治疗原则(非药物为主优先)
1.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每天数次,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促进溃疡愈合。
2.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精神压力;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3.避免刺激:避免食用辛辣、过烫、过硬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溃疡面的刺激。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口腔溃疡时,需特别注意口腔清洁,选择儿童专用温和漱口水,避免其误吞药物,同时要关注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若溃疡严重影响进食,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儿童适用的局部药物。
孕妇:孕妇出现口腔溃疡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调整饮食、保证休息等缓解症状,若需要用药,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患口腔溃疡时,需注意是否存在全身疾病影响,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