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中的双合诊可初步判断盆腔内生殖器官情况,三合诊能更清楚了解盆腔后部等病变;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可反映炎症反应,CRP提示炎症程度,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了解有无病原体感染;影像学检查的B超可观察子宫附件形态等,MRI对复杂病变诊断有优势。不同年龄女性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妇科检查
1.双合诊
操作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无菌手套,将示指、中指伸入阴道,另一手放在下腹部配合检查。通过双合诊可以触清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结缔组织等情况,了解有无异常增大、压痛、包块等。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发育阶段的女性,检查时应注意操作轻柔程度,青春期少女一般仅做肛腹诊(即一手示指伸入直肠,另一手放在下腹部配合检查),避免过度操作造成处女膜损伤。
意义:能初步判断盆腔内生殖器官有无病变,如盆腔炎时可能触及子宫压痛、附件区增厚、有压痛性包块等。
2.三合诊
操作方法: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是双合诊的补充。将一手示指放入阴道,中指放入直肠以替代双合诊时的两指,另一手仍放在下腹部协同检查。
意义: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后倾后屈的子宫、盆腔后壁、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及双侧盆腔后部的病变情况,对于盆腔炎导致的盆腔后壁粘连等情况的判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女性操作要求同双合诊相关注意事项。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指标及意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有炎症反应,在盆腔炎急性发作时较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血常规指标范围有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成人白细胞正常范围一般为(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在50%-70%,若白细胞计数>10×10/L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结合临床症状需考虑盆腔炎可能。
2.C-反应蛋白(CRP)
指标及意义: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盆腔炎时CRP会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在诊断盆腔炎及评估病情变化上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段人群CRP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CRP正常范围一般<8mg/L,成人一般<10mg/L,若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盆腔炎。
3.阴道分泌物检查
操作方法: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
意义:可以了解阴道内有无病原体感染,如盆腔炎常合并有厌氧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找到相应病原体有助于明确盆腔炎的病原体类型。例如,若培养出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对诊断盆腔炎合并相应病原体感染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女性阴道分泌物正常菌群有差异,青春期前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少,易受外界病原体影响,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以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操作方法:分为腹部B超和阴道B超。腹部B超需憋尿使膀胱充盈,阴道B超则不需要憋尿,将探头放入阴道内进行检查。
意义:可以观察子宫、附件的形态、大小及有无包块等情况。盆腔炎时可能出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积液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女性,阴道B超更适合有性生活的女性,未婚女性一般选择腹部B超。例如,盆腔积液量较多时提示可能有炎症渗出,输卵管增粗呈条索状等提示可能存在输卵管炎等盆腔炎性改变。
2.磁共振成像(MRI)
操作方法: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图像。
意义:对于盆腔内复杂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优势,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软组织的情况,帮助判断盆腔炎性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但一般不作为盆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在一些诊断不明确或需要更精准判断病变范围等特殊情况下使用,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配合检查要求,如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等特殊情况下进行MRI检查,需充分评估麻醉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