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到娩出的全过程,分三个产程,受胎儿、产力、产道、产妇精神心理等因素影响,对母亲可能致会阴撕裂等,对婴儿正常分娩有利,异常分娩有风险,需关注确保母婴安全。
分娩的过程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开全。初产妇宫颈较紧,宫口扩张较慢,需11-12小时;经产妇宫颈较松,宫口扩张较快,需6-8小时。此阶段孕妇会出现规律宫缩,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同时伴有宫颈管逐渐消失、宫口扩张。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孕妇会有较强的排便感,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宫缩用力,将胎儿娩出。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会使胎盘剥离并排出体外。
影响分娩的因素
胎儿因素
胎儿大小:胎儿体重过大(如胎儿体重≥4000g称为巨大儿),会增加分娩难度,可能导致难产,增加剖宫产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胎儿大小的影响有所不同,年轻孕妇相对有更好的产力来应对正常大小的胎儿,而高龄孕妇由于骨盆等组织弹性下降,胎儿过大更易引发分娩问题。
胎儿胎位:正常胎位是头位,即胎儿头部先露。若为臀位(胎儿臀部先露)、横位(胎儿肩部先露)等异常胎位,会造成分娩困难,增加剖宫产几率。例如,臀位分娩时,胎儿身体先娩出,头部后娩出,可能会出现胎儿缺氧等危险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孕妇)可能骨盆灵活性较差,更易出现胎位异常。
产力因素
子宫收缩力:是分娩的主要动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不正常,会导致产程异常。产妇的精神状态会影响产力,焦虑、紧张的情绪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放松心情、积极配合的产妇产力相对更协调。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在第二产程中协助胎儿娩出。产妇的体力状况影响这部分产力,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产妇可能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不足,影响胎儿娩出。
产道因素
骨产道:即骨盆,骨盆的大小、形状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骨盆入口平面狭窄会影响胎儿入盆,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会影响胎儿在产程中的下降及内旋转。不同年龄的女性骨盆形态有差异,高龄产妇骨盆骨质增生、弹性下降,更易出现骨产道异常。
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组织构成。软产道异常如宫颈坚韧、阴道横隔等会阻碍胎儿娩出,孕妇自身的一些疾病可能导致软产道异常,如阴道肿瘤等,会影响分娩过程。
产妇精神心理因素:产妇的心理状态对分娩影响很大。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对于有过不良分娩经历的产妇,心理压力更大,更易出现分娩相关问题,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分娩对母婴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对母亲的影响
分娩可能会导致会阴撕裂或需要进行会阴侧切,产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疼痛和恢复过程。产妇需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不同身体状况的产妇恢复速度不同,体质较好的产妇恢复相对较快,而患有基础疾病(如贫血)的产妇恢复可能较慢。
分娩后子宫需要收缩恢复至非孕状态,可能会有宫缩痛,一般会逐渐缓解。产妇要注意休息,促进子宫恢复。
对婴儿的影响
正常分娩的婴儿经过产道的挤压,有利于呼吸道黏液的排出,对其呼吸系统的建立有好处。但异常分娩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窒息、产伤等情况,如颅内出血、锁骨骨折等。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婴儿,分娩过程中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总之,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分娩前后,产妇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各种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