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随访监测。药物治疗有孕激素治疗(作用机制、适用人群、药物举例)和高效合成孕激素治疗(作用机制、适用人群、药物举例);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情况、手术方式及原理、术后注意事项)和子宫切除术(适用情况、手术方式及原理、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随访监测分一般人群随访(随访频率、检查项目)和特殊人群随访(年轻有生育要求人群、老年患者随访重点)。
一、药物治疗
(一)孕激素治疗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向分泌期转化,从而调节子宫内膜增生。例如,甲地孕酮可作用于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使内膜由增生期转向分泌期,进而达到治疗目的,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其对部分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有效。
2.适用人群: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以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对于无生育要求但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也可考虑。
3.药物举例:常用药物有甲地孕酮、黄体酮等。
(二)高效合成孕激素
1.作用机制:高效合成孕激素能更有效地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使过度增生的内膜逐渐消退。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局部释放孕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抑制其增生,有研究显示其在控制子宫内膜增生方面有较好效果。
2.适用人群:适用于绝经前不希望手术且孕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以及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3.药物举例: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
二、手术治疗
(一)子宫内膜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对于合并子宫肌瘤等其他子宫疾病且不适合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也可考虑。
2.手术方式及原理:通过宫腔镜等器械将子宫内膜去除或破坏,使内膜不再增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原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子宫内膜组织,阻止其异常增生。
3.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注意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一般建议休息1-2周,且术后仍需定期随访,因为存在复发可能。
(二)子宫切除术
1.适用情况: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病情严重且有恶变倾向或合并其他子宫疾病需切除子宫的患者,应行子宫切除术。如子宫内膜增生症伴有不典型增生且患者无生育要求时,子宫切除术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
2.手术方式及原理:分为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等。全子宫切除术是将子宫体和宫颈全部切除,原理是去除整个子宫,彻底消除子宫内膜增生的根源。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确保能耐受手术;对于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需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促进康复。
三、随访监测
(一)一般人群随访
1.随访频率: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内膜情况。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1个月需进行首次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之后根据病情每6-12个月随访一次。
2.检查项目: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等。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厚度等情况,子宫内膜活检是明确内膜有无异常增生或恶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二)特殊人群随访
1.年轻有生育要求人群: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子宫内膜情况,同时关注患者的生育指标。例如,在使用孕激素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内膜恢复情况,当有生育计划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做好备孕相关准备,并密切随访妊娠相关情况以及内膜变化。
2.老年患者随访:老年患者随访时要重点关注全身健康状况,除了妇科相关检查外,还要监测心脑血管等系统的健康指标。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随访时需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