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指妊娠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病因包括孕妇因素(合并疾病、子宫异常、不良生活方式)和胎儿胎盘因素(多胎妊娠、胎盘异常),临床表现为子宫收缩及宫颈变化,诊断靠临床表现评估和辅助检查(超声、阴道分泌物检查),预防需定期产检、高危人群管理、健康生活方式,治疗包括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早产对新生儿健康影响大,需重视预防和及时处理。
早产的病因
孕妇因素
合并疾病:孕妇患有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时,容易引发早产。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导致胎盘血流灌注减少,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早产风险。对于有这类基础疾病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控制基础疾病的发展,以降低早产发生的可能性。
子宫异常: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单角子宫等)、子宫颈功能不全等子宫异常情况可使子宫的环境不利于胎儿继续妊娠至足月。子宫颈功能不全的孕妇,宫颈内口松弛,在妊娠中晚期容易出现宫颈扩张,引发早产。
生活方式:孕妇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与早产相关。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酗酒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孕妇的身体状况,进而增加早产几率。孕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这些不良行为。
胎儿、胎盘因素
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易导致子宫收缩提前,从而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多胎妊娠的孕妇需要加强孕期监测,注意休息,必要时提前住院待产。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胎盘异常情况会影响胎儿的氧供和营养供应,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早产的临床表现
子宫收缩:早产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子宫收缩,开始为不规则宫缩,常伴有少许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以后可发展为规则宫缩,其过程与足月临产相似。
宫颈变化:随着宫缩的进行,宫颈会出现扩张等变化。通过阴道检查可以发现宫颈管缩短、宫口扩张等情况。
早产的诊断
临床表现评估:根据孕妇出现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测量宫颈长度,宫颈长度小于25mm时提示早产风险增加;还可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等。
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fFN在妊娠中期阳性率低,妊娠晚期若fFN阳性提示早产风险增高。
早产的预防
定期产检: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孕期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通过产检可以监测孕妇的身体状况、胎儿的发育情况等,如监测血压、血糖,检查子宫大小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导致早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
高危人群管理: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早产史、有子宫异常等情况的孕妇,需要加强孕期管理。例如,有子宫颈功能不全的孕妇可能需要在妊娠中期进行宫颈环扎术等干预措施来预防早产。
健康生活方式:孕妇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劳累、戒烟戒酒等。合理饮食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获得充足的营养,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而戒烟戒酒可以减少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早产的治疗
抑制宫缩:常用的抑制宫缩药物有利托君、阿托西班等,通过药物作用来延长孕周,为胎儿的成熟争取时间。
促胎肺成熟:对于妊娠34周前预计早产的孕妇,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如地塞米松等,可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其他治疗:如果孕妇有感染迹象,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早产对新生儿的健康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因此,对于早产的预防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孕妇在孕期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孕期保健,以降低早产的发生几率,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