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是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与纤维化致支气管变形持久扩张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因有感染、先天性及遗传性因素、免疫缺陷,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诊断主要靠胸部高分辨率CT结合病史等,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处理咯血、外科治疗,预防要积极防治儿童期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增强机体免疫力,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及时治感染且用药谨慎,老年要增强免疫力并监测肝肾功能,妊娠期用药需谨慎且监测胎儿。
一、定义
支气管扩张是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发生慢性化脓性炎症与纤维化,致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遭破坏,进而引发支气管变形且持久扩张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二、病因
1.感染因素:儿童时期患百日咳、麻疹、肺炎等疾病可引发反复肺部感染,长期炎症刺激会损伤支气管壁,导致支气管扩张,例如儿童期严重的肺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
2.先天性及遗传性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或遗传因素相关的缺陷,如先天性软骨缺失等,使得支气管结构易出现异常改变从而引发扩张。
3.免疫缺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支气管扩张,比如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相对更易罹患该病。
三、临床表现
1.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咳嗽程度不一,多在晨起及夜间卧床时加重,痰液量较多,若合并厌氧菌感染,痰液可伴有臭味。例如患者每日痰液量可能达数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
2.反复咯血: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主要表现,咯血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时可危及生命。
3.反复肺部感染:由于扩张的支气管内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且气道清除功能受损,常出现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且迁延不愈的情况,患者可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
四、诊断
主要依靠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HR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呈柱状、囊状或曲张状扩张等典型征象,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影像学依据。此外,还可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诊断。
五、治疗
1.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
2.清除气道分泌物:使用祛痰剂稀释痰液,同时采用体位引流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以保持气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3.处理咯血:对于少量咯血可选用止血药物,若出现大咯血则需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必要时可考虑介入治疗等。
4.外科治疗:对于反复大咯血且病变局限于一侧肺或一叶肺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
六、预防
1.积极防治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肺炎等疾病时应及时、规范治疗,降低因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风险。
2.避免接触有害粉尘、气体等,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呼吸道反复损伤的可能性。
3.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作息、均衡饮食,对于有免疫缺陷的人群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免疫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期是支气管扩张的高发年龄段,需特别注意及时治疗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咳嗽、咳痰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迁延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避免滥用可能损伤呼吸道的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应注重增强免疫力,如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肺部感染加重支气管扩张病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时,用药需谨慎,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不良后果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权衡治疗收益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