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有流行性和化脓性,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分别对症支持或抗感染等;腮腺肿瘤病因不明,分良恶性,表现、影像、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成年女性、老年人群患相关疾病各有注意事项。
一、发病原因
腮腺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造成流行;此外,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常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等。
腮腺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因突变、电离辐射、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不同类型的腮腺肿瘤好发人群略有差异,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恶性肿瘤相对更易发生于成年人群。
二、临床表现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常先出现一侧腮腺肿大,然后另一侧也可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疼痛及触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为2-3周。
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发病,腮腺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如高热、寒战等。
腮腺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无自觉症状,常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边界清楚,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活动,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可伴有疼痛,肿块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可出现面神经麻痹等症状,还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腮腺炎:
超声检查:可见腮腺肿大,实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片状低回声区,导管无明显扩张。
CT检查:可显示腮腺肿胀,密度不均匀,炎症区域呈低密度改变。
腮腺肿瘤:
超声检查: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伴有钙化等表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良性肿瘤边界清楚,恶性肿瘤边界模糊,常侵犯周围组织。
四、治疗原则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退热、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如体温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发病早期可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治疗,但一般在发病24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
化脓性腮腺炎: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及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可通过局部热敷、按摩等促进脓液排出。
腮腺肿瘤:
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应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以防止复发。
恶性肿瘤: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需扩大切除范围,术后根据情况进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腮腺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应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腮腺肿瘤,儿童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应尽早明确诊断,因为儿童的腮腺肿瘤虽然多数为良性,但也有恶性可能,且儿童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成人有差异,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患腮腺肿瘤时,需考虑到妊娠等特殊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如果是育龄期女性发现腮腺肿瘤,在治疗前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腮腺炎的治疗中,女性在月经期间使用退热止痛药物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对月经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以缓解症状、治疗疾病为主。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患腮腺炎时,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谨慎选择抗生素。对于腮腺肿瘤,老年人群的恶性肿瘤比例相对较高,手术风险也相对较大,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及其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