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和控制荨麻疹,可从避免诱因、皮肤护理、饮食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及病情观察与就医等方面着手。明确过敏原并规避,注意环境中物理因素影响;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合理饮食并增加有益食物摄入;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密切观察病情,发作频繁、严重或有严重伴随症状时及时就医。
一、避免诱因
1.明确过敏原: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荨麻疹患者,需尽量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例如,因食物过敏引发荨麻疹的患者,应仔细记录饮食日记,找出具体的致敏食物并严格规避。不同年龄段人群过敏原可能不同,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鱼虾等,而成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植物花粉等更为敏感。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可以帮助明确过敏原,这对于预防荨麻疹发作至关重要。
2.注意环境因素: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寒冷、炎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也可能诱发荨麻疹。在寒冷季节,婴幼儿和老年人要注意保暖,穿戴合适的保暖衣物;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日光照射,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等。对于压力性荨麻疹患者,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皮肤等情况。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荨麻疹患者皮肤可能会有瘙痒等不适,要保持皮肤清洁,但注意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7℃~40℃,5~10分钟为宜。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婴幼儿皮肤娇嫩,更要注意洗澡的温和性,洗澡后可适当涂抹婴幼儿专用的温和保湿霜,保持皮肤水分,防止皮肤干燥加重瘙痒。
2.避免搔抓:搔抓会使皮肤局部温度升高,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加重荨麻疹的症状,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要告诫患者尤其是儿童不要搔抓皮肤,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方式缓解瘙痒。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修剪孩子的指甲,防止搔抓时损伤皮肤。
三、饮食注意
1.合理饮食:荨麻疹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绝对禁食该食物。一般来说,常见的易致敏食物有海鲜(如虾、蟹等)、坚果、某些热带水果(如芒果等)等。对于患有荨麻疹的不同年龄段人群,饮食要求也有差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规避致敏食物;老年人则要在关注致敏食物的基础上,考虑自身的消化功能等情况,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
2.增加有益食物摄入: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橙子、猕猴桃、菠菜等),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维生素E也有助于稳定细胞膜,减轻过敏反应。
四、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荨麻疹患者的身体恢复很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同,婴幼儿一般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需要10~12小时,成年人需要7~8小时,老年人也应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作息不规律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对于荨麻疹患者,避免在剧烈运动后受凉等情况。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在炎热天气或运动强度较大时。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要适当调整,儿童运动要注意安全和适度,老年人运动要避免过度劳累。
五、病情观察与就医
1.病情观察:患者要密切观察荨麻疹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的时间、频率、皮疹的范围、严重程度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
2.及时就医:当荨麻疹发作频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上述严重伴随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会使用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患者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