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常见口腔黏膜疾病,症状有局部疼痛、黏膜损伤;治疗分局部(药物贴膜、含漱剂、散剂)、全身(维生素补充、免疫调节药物)、其他(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整需避刺激、多吃蔬果,口腔卫生要保持清洁)。
一、口腔溃疡的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
局部疼痛:患者口腔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酸、过咸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这是因为溃疡面受到刺激,神经末梢受到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愿进食等情况,这是由于儿童表达疼痛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行为来体现不适;成年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口腔溃疡的疼痛感觉更敏感。
黏膜损伤:口腔黏膜上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表面覆盖有白色或黄色的伪膜,周围黏膜红肿。例如,常见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好发于唇、颊、舌等部位的黏膜,初期可能只是黏膜上出现小红点,随后迅速发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有明显的界限。
二、口腔溃疡的治疗办法
(一)局部治疗
药物贴膜:如含有糖皮质激素等成分的贴膜,可起到抗炎、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其原理是通过贴膜覆盖在溃疡面上,缓慢释放药物,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溃疡部位的修复。对于儿童患者,使用药物贴膜时要注意避免儿童误吞,可选择儿童专用的、形状可爱且不易被误吞的贴膜;成年患者使用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将贴膜平整地贴在溃疡处。
含漱剂:常用的有氯己定含漱液,具有杀菌、抗炎的作用,能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滋生,有利于溃疡的愈合。氯己定含漱液可以抑制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有害菌,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含漱剂时需要谨慎,因为某些含漱剂中的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含漱剂。
散剂:如冰硼散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将散剂涂抹在溃疡面上,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儿童使用散剂时,要注意避免散剂进入呼吸道引起呛咳,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二)全身治疗
维生素补充:对于因缺乏维生素引起的口腔溃疡,可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维生素B族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对维持黏膜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作用,有助于溃疡的修复。例如,缺乏维生素B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炎症,补充维生素B后可以改善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补充维生素的剂量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合理补充,成年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需要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免疫调节药物:对于反复发生、病情较为严重的口腔溃疡患者,可能会使用免疫调节药物。但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因为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对于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口腔溃疡,可能会使用沙利度胺等药物,但沙利度胺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是禁忌使用的,成年患者使用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能量促进溃疡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激光治疗相对较为精准,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但对于儿童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固定其头部,避免患儿乱动导致治疗不准确或造成损伤;成年患者在治疗前需要了解激光治疗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口腔溃疡的愈合。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成年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食用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
口腔卫生维护: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口腔黏膜。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促进口腔溃疡的恢复。儿童在刷牙时需要家长协助,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和牙膏;成年患者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