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修复形成的异常疤痕,受遗传、伤口情况(深度、感染)、个体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皮肤张力)影响,有外观(颜色、形态)和症状(瘙痒、疼痛)表现,可通过伤口早期处理(及时清洁、正确缝合)、早期干预(加压治疗、硅酮制剂)及激光治疗等预防与干预,不同人群需据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一、定义
疤痕增生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修复而形成的异常疤痕。通常在皮肤受到创伤,如手术、烧伤、烫伤、严重的外伤等情况后发生。
二、成因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由于遗传易感性,更容易出现疤痕增生。有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疤痕增生的病史,个体发生疤痕增生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2.伤口情况
伤口深度:当伤口深度达到真皮深层及以下时,发生疤痕增生的风险较高。因为真皮深层及以下的组织在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等会过度活跃,导致胶原纤维异常增生。例如深度烧伤的患者,疤痕增生的发生率就明显高于浅度烧伤患者。
伤口感染:伤口如果发生感染,会刺激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从而容易引发疤痕增生。比如外伤后伤口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和抗感染处理,就可能增加疤痕增生的几率。
3.个体自身因素
年龄:青少年时期身体代谢活跃,皮肤修复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异常的胶原增生,所以青少年相对儿童和成年人更易发生疤痕增生。例如一些青少年在受到外伤后,疤痕增生的情况可能比儿童更为明显。
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可能相对女性更容易出现疤痕增生,这可能与男性的皮肤结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男性皮肤通常较厚,雄激素水平可能对胶原代谢有一定影响,导致更易出现胶原过度增生形成疤痕。
皮肤张力:皮肤张力大的部位,如关节部位等,伤口愈合过程中受到的张力较大,会影响胶原的排列和修复过程,容易引发疤痕增生。比如膝关节部位受伤后,疤痕增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三、表现
1.外观表现
颜色:早期通常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随着时间推移,颜色可能会逐渐变淡,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发红。
形态:疤痕可能高出皮肤表面,呈隆起性病变,形状不规则,有的像肿瘤样增生,有的则呈条索状等。例如手术切口处的疤痕增生,可能会明显高出皮肤,范围可能超出原来的伤口边缘。
2.症状表现
瘙痒:很多疤痕增生的患者会感到局部瘙痒,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出汗等情况下,瘙痒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增生的疤痕组织内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的。
疼痛:当疤痕增生影响到周围组织或受到外力牵拉时,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比如关节部位的疤痕增生,在关节活动时受到牵拉就可能产生疼痛。
四、预防与干预
1.伤口早期处理
及时清洁伤口:受伤后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内的异物等,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儿童来说,更要注意在受伤后迅速进行清洁,避免伤口污染加重。
正确缝合伤口:如果是较深或较大的伤口,要进行规范的缝合,使伤口对合整齐,减少皮肤张力,有助于降低疤痕增生的风险。对于儿童的伤口,缝合时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和刺激。
2.早期干预措施
加压治疗:在伤口愈合早期,可以使用弹性绷带等进行加压包扎。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压力的绷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但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压力来抑制疤痕增生。例如对于烧伤后的患儿,早期进行适当的加压治疗有助于减少疤痕增生的程度。
硅酮制剂:可以使用硅酮凝胶等硅酮制剂,涂抹在伤口表面。硅酮制剂能够在疤痕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疤痕湿润,抑制胶原的过度增生。儿童使用时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硅酮制剂,并在医生或家长的监护下使用。
3.激光治疗等:对于已经出现的疤痕增生,在合适的时机可以考虑激光治疗等方法。激光可以通过特定的波长作用于疤痕组织,破坏异常增生的胶原纤维,刺激胶原的重新排列。但对于儿童,要谨慎选择激光治疗的时机和参数,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疤痕增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其成因、表现等对于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人群中要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