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及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随访观察及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术根据情况有单纯肿瘤切除术、患侧卵巢切除术、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随访观察适用于较小无症状良性患者,观察肿瘤大小等变化;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有化疗(儿科需谨慎)和放疗(应用有限且儿科慎重)。
一、手术治疗
1.单纯肿瘤切除术
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是单侧的卵巢粘液性囊腺瘤,通过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例如,对于处于生育年龄段的女性,若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行单纯肿瘤切除术后,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和日后的生育功能有较大可能得以保留。手术中要仔细操作,避免肿瘤破裂,因为肿瘤破裂可能导致黏液性内容物种植在盆腔腹膜上,引起腹膜黏液瘤等并发症。
对于儿童患者,若确诊为单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同样可考虑单纯肿瘤切除术,但需充分评估手术对患儿生长发育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2.患侧卵巢切除术
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或双侧卵巢均受累的患者。当肿瘤范围较广,累及一侧卵巢大部分组织,为防止肿瘤复发,需行患侧卵巢切除。比如,对于接近绝经期的女性,单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且无生育需求时,行患侧卵巢切除相对合适。
在儿科领域,若患儿双侧卵巢均受累严重,或者肿瘤恶性倾向较高等情况,也可能考虑患侧卵巢切除术,但要综合考虑对患儿内分泌及后续生长发育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激素替代等后续处理来保障患儿正常生长。
3.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肿瘤为恶性或有恶变倾向的患者。例如,经病理检查明确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且患者年龄较大,无保留生育功能需求时,可考虑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在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中,若存在上述恶性情况,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需谨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同时,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需要给予关注和相应的康复指导。
二、随访观察
1.适用情况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且考虑为良性的患者,可进行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例如,一些偶然发现的直径小于5cm的单纯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可先定期随访。
在儿童群体中,若发现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也可在密切监测下进行随访观察,定期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了解肿瘤的发展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访过程中要关注肿瘤对患儿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影响,如性激素水平等。
2.观察内容
主要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若肿瘤在随访期间迅速增大,提示有恶变可能或生长较快,需要考虑手术干预。同时观察肿瘤的回声等形态学改变,若出现囊壁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等情况,也需要进一步评估。对于儿童患者,除了肿瘤本身的变化外,还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因为卵巢肿瘤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三、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1.化疗
对于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等恶性肿瘤,术后通常需要辅助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紫杉醇等方案。例如,紫杉醇联合卡铂是常见的化疗方案。化疗的目的是杀灭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在儿科恶性卵巢粘液性肿瘤的治疗中,化疗的应用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生长发育影响。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身体状况等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并且要密切监测化疗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2.放疗
对于局部晚期或复发的卵巢粘液性恶性肿瘤,可考虑放疗。放疗可以局部控制肿瘤的生长。但放疗在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相对有限,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干净的局部复发肿瘤,可考虑放疗。
在儿童恶性卵巢肿瘤放疗中,由于儿童对放疗的耐受性和远期不良反应更为敏感,如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第二性腺损伤等,所以放疗的选择要非常慎重,需要多学科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采用放疗以及放疗的剂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