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瘙痒可从保持皮肤清洁与保湿入手,清洁时注意选择温和沐浴产品、控制洗澡频率和水温及擦干皮肤褶皱处,保湿则要洗澡后尽快涂抹含特定成分的保湿剂;注意穿着合适材质宽松衣物并避免过度保暖出汗,保持室内适宜湿度和温度;饮食上增加水分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并避免过敏食物;皮肤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要及时就医,儿童要避免搔抓并观察伴随症状,老年人避免用刺激性强药物且注意保湿便利性。
一、保持皮肤清洁与保湿
1.清洁方面
冬季皮肤瘙痒首先要注意清洁,但不宜过度清洁。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因为碱性肥皂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屏障,导致皮肤更加干燥。对于儿童来说,皮肤娇嫩,更要选用儿童专用的温和沐浴产品。一般建议每天洗澡1次为宜,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水温不宜过高,37-40℃较为合适。老年人皮肤本身就相对干燥,洗澡频率可适当降低,2-3天1次即可。
洗澡后要及时擦干皮肤,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2.保湿方面
洗澡后应尽快涂抹保湿剂。保湿剂可以帮助皮肤锁住水分,缓解干燥引起的瘙痒。例如,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或身体乳效果较好。儿童皮肤角质层薄,水分容易流失,更需要及时保湿,可选择儿童专用的保湿产品。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脂腺分泌减少,更要注重保湿,可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产品。可以根据皮肤干燥程度,每天多次涂抹保湿剂。
二、注意穿着与环境因素
1.穿着方面
选择合适的衣物材质,尽量穿棉质、宽松的衣物。化纤材质的衣物容易引起皮肤静电,刺激皮肤,加重瘙痒。儿童的衣物要选择纯棉且柔软的,避免衣物摩擦皮肤。老年人也应选择宽松、舒适、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穿衣要注意保暖,但不要过度保暖导致出汗。出汗后汗液会刺激皮肤,也可能引起瘙痒。
2.环境因素方面
室内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合适。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避免滋生细菌。儿童居住的室内湿度也应保持在适宜范围,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影响儿童皮肤状态。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20-22℃左右比较适宜,过高的温度会使皮肤更加干燥。
三、饮食调节
1.增加水分摄入
冬季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水分含量。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儿童要定时饮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老年人也应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即使没有明显口渴感也应适当饮水。
2.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南瓜、菠菜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损伤,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坚果、橄榄油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要注意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芒果等,以免加重皮肤瘙痒症状。儿童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家长要特别留意,避免孩子食用过敏食物。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饮食调整时要遵循相应的疾病饮食要求。
四、就医与特殊情况处理
1.就医情况
如果皮肤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皮疹、红肿、脱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对于一些因基础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如肝胆疾病、糖尿病等,需要治疗原发病才能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儿童皮肤瘙痒如果持续不好转,也要及时就医,排除一些儿童特有的皮肤问题,如湿疹等。老年人皮肤瘙痒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就医检查能更好地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2.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儿童皮肤瘙痒时,要避免孩子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感染。可以给孩子剪短指甲,必要时给孩子戴上棉质手套。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皮肤瘙痒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发热、皮疹形态等,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瘙痒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来止痒。如果需要使用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老年人行动相对不便,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保湿的便利性,可选择容易涂抹的保湿产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