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不等同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多种类型的一组疾病,含普通感冒等,病因有病毒、细菌等及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依据病史、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对症和病因治疗,预防需增强体质等,不能将上呼吸道感染完全等同于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占70%-80%,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常见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不同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因有差异,比如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等引起;而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
从年龄因素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也较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吸烟等都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比如吸烟者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受到抑制,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脏病等,其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较慢。
临床表现方面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
病毒性咽炎、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急性病毒性喉炎表现为声音嘶哑、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好发于夏季,儿童多见,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常发生于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诊断方面
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初步判断,如普通感冒的典型鼻部症状等。实验室检查中,病毒感染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但最终准确诊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分离、细菌培养等,但临床多根据经验性诊断进行治疗。不同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在诊断细节上有区别,比如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典型的咽部疱疹表现基本可初步诊断。
治疗方面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对于普通感冒,多为自限性,以缓解症状为主,如使用伪麻黄碱减轻鼻部充血,氨溴索等止咳祛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但需注意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等情况)。病毒性咽炎、喉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如休息、多饮水,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特殊病毒感染除外)。疱疹性咽峡炎和咽结膜热主要也是对症处理,若为病毒感染,一般不选用抗生素。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要根据细菌药敏情况合理选用,同时注意特殊人群如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剂量、禁忌等问题。
预防方面
增强体质、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受凉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对于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注意保暖;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医嘱用药,尽量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在季节交替、流感高发期等,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总之,上呼吸道感染包含感冒,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类型,但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不能将上呼吸道感染完全等同于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