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炎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由病毒细菌感染或理化刺激引发,慢性与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有关,急性初期多干咳后痰增伴全身症状,慢性长期咳嗽咳痰伴喘息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治疗急性对症及抗感染,慢性急发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增强体质等,预防需戒烟、避免职业暴露、增强体质等,特殊人群中儿童慎用药、老年人防并发、孕妇用药谨慎。
一、气管炎的定义与分类
气管炎是气管黏膜受到生物、理化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发的炎症,分为急性气管炎与慢性气管炎。急性气管炎多由病毒(如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如冷空气、粉尘等)导致;慢性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表现为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伴有咳嗽、咳痰或喘息症状。
二、病因分析
(一)急性气管炎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是常见病因,可通过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引发气管炎症。2.理化刺激: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可直接刺激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二)慢性气管炎病因
1.吸烟:长期吸烟是慢性气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气管黏膜,降低气道防御功能,促使炎症持续发展。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化工粉尘等)或化学物质(如刺激性烟雾),易导致气管黏膜慢性炎症。3.空气污染:大气中的PM2.5等污染物可刺激气管,增加慢性气管炎发病风险。4.感染因素:反复的病毒、细菌感染可导致气管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进而发展为慢性炎症。
三、症状表现
(一)急性气管炎症状
初期多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气促。
(二)慢性气管炎症状
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夜间有阵咳或排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发病诱因、症状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等,如是否有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
(二)体格检查
急性气管炎患者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时可闻及双肺散在干、湿啰音。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急性气管炎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但合并感染时可升高。2.胸部X线或CT:急性气管炎胸部X线多无明显异常,慢性气管炎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表现。3.痰液检查:可发现致病菌,有助于明确感染类型。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气管炎治疗
1.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溴己新等祛痰;伴有喘息时可使用氨茶碱等平喘药物。2.抗感染治疗: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二)慢性气管炎治疗
1.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抗生素)、祛痰(如盐酸氨溴索)、平喘(如沙丁胺醇气雾剂)。2.缓解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六、预防措施
1.戒烟:吸烟是慢性气管炎的重要诱因,戒烟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2.避免职业暴露:从事粉尘、化学物质相关工作的人群应做好防护,如佩戴合格的防护口罩等。3.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提高机体免疫力。4.注意保暖:寒冷季节注意增添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气管炎时需谨慎使用镇咳药物,避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排出,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弱,患气管炎时易并发肺炎等严重疾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三)孕妇
孕妇患气管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如多饮水、雾化吸入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