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脓疱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有关表现为掌跖对称性脓疱组织病理见表皮内脓疱等治疗困难;水疱型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接触传染所致多发生在足跖足缘初起深在水疱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主要用抗真菌药治疗儿童用药需谨慎成人要按疗程用药。
一、病因方面
掌跖脓疱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部分患者存在基因位点的异常;感染因素方面,虽未明确是特定病原体直接感染引发,但免疫异常参与其中,免疫系统的紊乱可能导致皮肤局部出现异常的炎症反应,进而引发掌跖部位的脓疱病变,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无特定的强烈关联,但不同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病情,比如长期精神紧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有相关研究发现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掌跖脓疱病的发病风险有升高趋势,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因为整体免疫状态的不稳定而更易患掌跖脓疱病。
水疱型脚气: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比如在公共浴池、游泳池、宾馆等公共场所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常见于喜欢穿不透气鞋子、足部多汗的人群,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活动量较大、足部更易出汗等因素相对更易患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如果不注意足部卫生,也可能感染,比如经常光脚在公共区域行走等情况就容易感染水疱型脚气。
二、临床表现方面
掌跖脓疱病:主要表现为掌跖部位出现对称性的脓疱,脓疱初期为针尖至粟粒大小,逐渐增大,脓疱可融合,疱液初期清亮,后期可浑浊,脓疱干涸后会出现脱屑,脱屑后皮肤可出现潮红,然后再次出现新的脓疱,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病变部位一般无明显的水疱前期表现,直接以脓疱为主,好发于手掌心、足跖部,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差异不大,但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可能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皮肤表现相对更敏感一些。
水疱型脚气:多发生在足跖、足缘部,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水疱可散在或群集分布,水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呈疱液清亮的小水疱,周围无红晕或有轻度红晕,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面,伴有剧烈瘙痒,一般先从单侧足部开始发病,之后可逐渐传染至对侧足部,多见于足部多汗、穿不透气鞋袜的人群,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若不注意足部卫生,接触到癣菌污染的物品就可能患病。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掌跖脓疱病: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见表皮内脓疱,脓疱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的病原体检测结果,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来诊断,年龄、性别对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直接影响,但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整体状况不同可能会对一些免疫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干扰,比如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相关指标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这并非是疾病本身的特异性改变。
水疱型脚气: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通过在水疱边缘刮取皮屑进行真菌镜检,可明确是否有皮肤癣菌感染,这是诊断水疱型脚气的重要依据,年龄、性别对真菌镜检结果无直接影响,但不同年龄患者的足部皮肤状况不同,比如儿童足部皮肤较薄嫩,在刮取皮屑时需更加轻柔,以免造成皮肤损伤,而对于多汗的成人患者,真菌更容易滋生,镜检阳性率可能相对较高。
四、治疗方面
掌跖脓疱病:治疗较为困难,可采用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等,也可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系统用药,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外用药物的选择需更加谨慎,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而成人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生活方式方面,需要患者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精神紧张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药物的影响,比如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调整药物剂量等。
水疱型脚气: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用抗真菌药膏如咪康唑、酮康唑等,对于病情严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儿童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避免口服吸收后对儿童肝肾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成人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按照疗程用药,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同时要注意保持足部透气,勤换鞋袜等良好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