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急救常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差异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项。
一、呼吸衰竭急救常用药品
(一)呼吸兴奋剂
1.尼可刹米
作用机制: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通气情况。但对于肺炎、肺水肿等肺实质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效果相对有限。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需谨慎,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其对呼吸兴奋剂的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差异,且儿童的呼吸中枢调节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降低,使用时也需要密切观察。
2.洛贝林
作用机制: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等。在呼吸衰竭的急救中,当呼吸中枢受到抑制时可使用,但作用相对较弱。对于由低氧血症导致的呼吸抑制有一定的兴奋呼吸作用。
特殊人群考虑:新生儿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因为新生儿的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老年人使用时也需要注意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洛贝林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二)支气管扩张剂
1.氨茶碱
作用机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舒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等。其平喘机制可能与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有关。
适用情况: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在呼吸衰竭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中,氨茶碱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因为儿童对氨茶碱的清除率较快,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清除减慢,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等,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
2.沙丁胺醇
作用机制: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
适用情况: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症状。在呼吸衰竭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急性发作时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通气。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型的选择,如气雾剂等,使用过程中要防止过量使用导致的心悸等不良反应。孕妇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因为沙丁胺醇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心悸、心律失常等,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
(三)糖皮质激素
1.甲泼尼龙
作用机制: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气道水肿和黏液分泌,稳定溶酶体膜等。
适用情况:在呼吸衰竭的急救中,常用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例如,ARDS患者使用甲泼尼龙可以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时要注意长期使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抑制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等。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因为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使用后更容易发生感染。同时,老年人使用时还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呼吸衰竭急救用药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呼吸衰竭急救药品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某些呼吸兴奋剂或支气管扩张剂时要特别谨慎,因为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氨茶碱与某些抗菌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更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