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管理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环境控制,要定期清洁、调节温湿度;避免触发因素,防护呼吸道刺激物、运动时注意相关事项;用药管理要规律用药、注意药物保存使用;饮食与营养要保证均衡、多饮水;心理调节要保持积极心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哮喘病人有各自注意事项,以降低哮喘发作风险、控制病情。
一、环境控制
1.室内清洁与过敏原清除:定期清扫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对于尘螨过敏的哮喘病人,床垫、枕头应使用防螨套,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上用品,因为尘螨在55℃以上环境难以存活,能有效减少室内尘螨数量,降低哮喘发作风险。
2.温度与湿度调节:保持室内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过冷或过热的环境、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空气都可能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发作。例如,寒冷空气可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容易引发哮喘;而潮湿环境利于霉菌生长,霉菌孢子也是常见过敏原。
二、避免触发因素
1.呼吸道刺激物防护:避免接触烟雾(包括香烟烟雾、厨房油烟等)、化学刺激性气体(如油漆味、香水味等)。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容易诱发哮喘;厨房油烟中含有的颗粒物和化学物质也会刺激气道。在烹饪时应使用油烟机,外出时尽量远离吸烟场所。
2.运动相关注意事项:对于运动性哮喘病人,运动前可进行适当热身,选择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运动,运动时最好用鼻呼吸,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如果运动中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使用缓解哮喘症状的吸入装置(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一般来说,约有50%~70%的运动性哮喘病人在运动前使用色甘酸钠等预防性药物可减少发作,但此处仅强调注意事项。
三、用药管理
1.遵循医嘱规律用药:哮喘病人应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规律用药,包括长期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长期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需每日按时使用以维持气道炎症的控制;缓解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仅在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但要遵循医嘱规定的使用情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病人用药方案不同,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肺功能等指标调整用药,病人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2.药物保存与使用注意事项:吸入装置要正确保存和使用,如干粉吸入装置要注意防潮,使用前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保存不当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正确使用才能保证药物有效到达呼吸道发挥作用。
四、饮食与营养
1.合理饮食结构: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橙子等)、瘦肉、鱼类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优质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有过敏史的哮喘病人更应注意,因为食物过敏也是哮喘的常见触发因素之一。
2.水分摄入:多饮水,每天保证1500~2000ml的饮水量,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防止痰液黏稠导致气道阻塞,诱发哮喘发作。
五、心理调节
1.情绪对哮喘的影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哮喘病人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冥想、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哮喘病人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心理支持环境,因为心理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等机制影响免疫系统和呼吸道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哮喘的控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哮喘病人: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哮喘症状,避免儿童接触毛绒玩具等易积聚灰尘和过敏原的物品,定期清洁儿童的卧室和玩具。儿童用药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同时要监督儿童规律用药,因为儿童对哮喘病情的认知和依从性较差,家长的监督和护理至关重要。
2.老年哮喘病人:老年哮喘病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定期监测肺功能和基础疾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行动要缓慢,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哮喘,因为老年人体力和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剧烈活动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同时诱发哮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