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疼发高烧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也可能由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普通感冒、细菌感染等。需结合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应对时可进行体温处理和嗓子疼护理,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出现相关症状要合理应对、及时就医。
一、嗓子疼发高烧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嗓子疼、发高烧的症状。但嗓子疼发高烧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特有,其他很多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比如普通感冒也可能引起嗓子疼痛、发热等表现。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情况
1.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除了嗓子疼、发高烧外,还可能有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一般来说,感染后发热多为中低热,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情况,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如果近期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或者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区域,出现嗓子疼发高烧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相对增大。
2.诊断依据
主要依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抗原检测是检测病毒表面的特定蛋白,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提示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二)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
1.普通感冒
症状特点: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嗓子疼相对较轻,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病程相对较短,通常1-2周可自愈。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鉴别:普通感冒的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乏力等症状不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显,而且普通感冒的传染性相对较弱,传播范围相对较局限。
2.细菌感染
例如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也会出现嗓子疼,并且可能伴有高热,体温可较高,同时可能会有咽部脓性分泌物等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进一步可通过咽拭子培养等明确是否为链球菌感染。
二、应对嗓子疼发高烧的一般建议
(一)体温处理
1.非药物干预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同时要注意多补充水分,防止发热引起脱水。
对于儿童,物理降温是更安全的方式,可使用32-34℃的温水擦拭儿童的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儿童皮肤,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不良反应。
2.药物使用(仅提及名称)
当体温超过38.5℃时,成年人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儿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等适合儿童的退烧药,但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剂量,且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退烧药。
(二)嗓子疼处理
1.一般护理
多喝水,保持咽喉部湿润,有助于缓解嗓子疼。可以喝温热水、淡盐水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嗓子疼的症状。
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饮食的清淡,可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小米粥、软面条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体温监测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密切监测儿童的体温,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儿童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表现为抽搐、双眼上翻等),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2.用药谨慎
儿童使用退烧药时要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避免超量使用。同时要注意不同退烧药的使用间隔等要求,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一般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一次,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等。
(二)老年人
1.基础疾病影响
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当老年人出现嗓子疼发高烧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发热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所以要密切监测血压。同时,老年人使用退烧药等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2.感染风险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所以一旦出现嗓子疼发高烧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嗓子疼发高烧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其他伴随症状以及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出现相关症状后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特殊人群更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