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早产风险,孕妇需定期产检,尤其高危人群要增加产检频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选合适方式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不良因素,如戒烟酒、预防感染;管理基础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要规范治疗监测;还要调节心理,保持心情舒畅,特殊人群需关注心理状态。
一、定期产检
1.重要性:孕妇通过定期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通过产检可以监测宫颈长度等指标,若孕妇宫颈过短,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指导。一般来说,从怀孕早期开始就要进行规律产检,孕早期每4周左右产检一次,孕中期每3-4周产检一次,孕晚期每1-2周产检一次。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有早产史、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因素的孕妇,更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增加产检频率,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状况。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营养均衡:孕妇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胎儿的各种器官发育等有重要作用。建议每天摄入蛋白质70-90克左右,可通过上述食物来获取。
控制体重:孕妇要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早产风险;而体重增长过慢可能导致胎儿营养不足。一般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5千克左右较为适宜,但也需根据孕妇自身情况调整。
2.适度运动:
运动选择:孕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是比较安全且容易进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可以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孕妇瑜伽则可以帮助孕妇增强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有助于分娩,但要在专业瑜伽教练指导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频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到每天进行。但如果孕妇有特殊情况,如先兆早产等,则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运动计划。
3.充足休息:孕妇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至少睡眠7-8小时。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孕妇缓解身体疲劳,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避免过度劳累,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坐1-2小时可以适当活动一下。
三、避免不良因素
1.避免吸烟饮酒:
吸烟危害:孕妇吸烟会使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缺氧、发育受限等,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研究表明,吸烟孕妇早产发生率比不吸烟孕妇高。
饮酒危害:孕妇饮酒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问题,同时也增加早产的可能性。所以孕妇要严格戒烟戒酒,同时也要避免接触二手烟。
2.预防感染:
生殖道感染:孕妇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预防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道感染。一旦发生生殖道感染,炎症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引发早产。例如,细菌性阴道病若不及时治疗,早产风险会增加。孕妇要勤换内裤,尽量选择棉质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卫生用品。
其他部位感染:孕妇也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其他部位感染,因为感染发热等也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若出现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
四、管理基础疾病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监测,包括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血压等。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可降低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要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必要时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胎儿过大、羊水过多等情况的发生,降低早产风险。孕妇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如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等。
五、心理调节
1.情绪影响:孕妇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等,增加早产风险。所以孕妇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2.特殊人群关怀:对于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孕妇,如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等,要更加关注其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确保孕妇心理处于良好状态,有利于自身和胎儿健康,降低早产发生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