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疾病中的牙龈炎可因口腔卫生不佳、儿童口腔清洁不到位、女性生理期激素变化等引发,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刷牙方法不当和口腔清洁不彻底,不良修复体如不合适的假牙、正畸治疗相关因素会致牙龈萎缩,全身性疾病中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易引发牙周炎致牙龈萎缩,其他内分泌疾病也可影响口腔健康致牙龈萎缩,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易发生牙龈萎缩。
一、牙周疾病
1.牙龈炎:
当口腔卫生不佳时,牙菌斑会不断堆积在牙齿表面。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长期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在儿童中,如果口腔清洁不到位,比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就容易导致牙菌斑堆积,进而引发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易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对于女性而言,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可能会增强,更容易受到牙菌斑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牙龈炎,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牙周炎: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牙周疾病,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牙周炎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的慢性炎症。细菌及其毒素会破坏牙周组织,使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齿的附着关系被破坏,从而出现牙龈萎缩。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患牙周炎的几率大大增加,进而导致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升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口腔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一旦患有牙周炎,牙龈萎缩的进展可能会相对更快。
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
1.刷牙方法不当:
有些人刷牙时用力过大,或者采用拉锯式的刷牙方式,这种不正确的刷牙方法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例如,长期使用硬毛牙刷且刷牙用力过猛,会使牙龈边缘受到机械性的磨损,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牙龈萎缩。在儿童中,如果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孩子刷牙方法,孩子可能会采用不恰当的刷牙方式,长期下来也会对牙龈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因为缺乏口腔保健意识,刷牙不认真、方法不正确,增加了牙龈萎缩的风险。
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渣、软垢等如果不能及时清除,会在口腔内滋生细菌,持续刺激牙龈。比如,饭后不及时漱口,食物嵌塞在牙缝中没有清理,会为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引发牙龈炎症,最终导致牙龈萎缩。在老年人中,由于牙齿缺失等原因,口腔清洁相对困难,如果不能有效清理口腔,也容易出现牙龈萎缩的情况。
三、不良修复体
1.不合适的假牙:
制作不当的假牙,如假牙的边缘不合适、高度不合适等,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持续的机械刺激。不合适的假牙边缘可能会反复摩擦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发炎,长期刺激下就会引起牙龈萎缩。对于佩戴假牙的老年人来说,如果假牙没有定期调整和维护,随着时间推移,口腔组织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假牙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就容易出现不合适的情况,进而引发牙龈萎缩。
正畸治疗相关因素: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果矫治力过大或施加不当,会影响牙龈周围的牙周组织。过大的矫治力可能会导致牙龈的血液循环受阻,牙龈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还可能破坏牙龈与牙齿的附着关系,从而引起牙龈萎缩。青少年在正畸治疗期间,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也会增加牙龈萎缩的发生几率,因为正畸装置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堆积,刺激牙龈。
四、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紊乱: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体内的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这就容易导致牙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牙周炎,进而出现牙龈萎缩。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血糖也可能会出现波动,这会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口腔组织的健康。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黏膜水肿等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老年人如果患有内分泌疾病,由于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牙龈萎缩的发生可能会更加明显。
五、遗传因素
1.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使个体更容易发生牙龈萎缩。例如,一些遗传性的牙龈纤维瘤病等疾病,会导致牙龈组织出现异常增生或萎缩等病变。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在相同的口腔环境和生活因素影响下,发生牙龈萎缩的几率可能会高于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在儿童中,如果家族中有牙龈萎缩的遗传病史,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早期做好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