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体位引流、呼吸训练)、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选抗生素,考虑不同人群差异)、清除气道分泌物(祛痰药物、雾化吸入)、手术治疗(明确适应证,考虑不同人群手术风险)、咯血处理(一般处理、药物止血)及基础疾病治疗(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个体化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体位引流
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引流,如病变在肺上叶,可取坐位或半坐位;病变在下叶背段,取俯卧位,前胸靠近床沿,头低脚高。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利用重力促进痰液排出,尤其适用于痰多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体位引流的时间和强度,儿童进行体位引流时需密切观察,防止出现呛咳等情况。
(二)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咳嗽排痰的能力。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度,促进肺扩张,不同年龄患者的呼吸训练方式可适当调整,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或医护人员辅助下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引导。
二、控制感染
(一)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
1.常见病原体: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可通过痰培养+药敏试验来明确病原体,从而针对性选用抗生素。例如,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对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2.不同人群差异: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更加谨慎,要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抗生素;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三、清除气道分泌物
(一)祛痰药物
使用祛痰药物促进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常用的祛痰药物有氨溴索、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氨溴索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并使黏液稀释,促进纤毛运动,有利于痰液排出。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祛痰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儿童可能需要使用儿童专用的祛痰药物制剂。
(二)雾化吸入
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抗炎等作用。常用的雾化药物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例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可降低痰液黏度,使痰液易于咳出。不同年龄患者的雾化吸入装置和药物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雾化吸入时需配合良好,避免药物浪费和不良反应。
四、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对于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病变部位在一叶或一侧肺,有反复大量咯血或感染,对侧肺功能良好者,可考虑肺叶或肺段切除术。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肺功能等。
(二)不同人群手术风险差异
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和手术耐受性,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综合考虑心肺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权衡手术收益和风险。
五、咯血的处理
(一)一般处理
少量咯血时,患者需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可口服止咳药物,如复方甘草片等,但儿童需避免使用可能抑制呼吸中枢的止咳药物。中到大量咯血时,需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防止血液流入健侧肺引起窒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监测的频率和细致程度需相应调整,儿童需更加关注其面色、呼吸等变化。
(二)药物止血
可使用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止血,但垂体后叶素可引起血压升高、腹痛等不良反应,儿童和老年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选用其他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起止血作用,酚磺乙胺能促进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增强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促进凝血。
六、基础疾病的治疗
(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处理
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需同时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合并支气管哮喘时,需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气道痉挛;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需进行长期的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时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化制定,儿童合并基础疾病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对治疗药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