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分营养不良感染接触性因素等原因营养不良包括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感染有真菌细菌感染接触性有局部接触过敏原和机械刺激等症状分急性糜烂型皲裂型和慢性干燥脱屑轻度肿胀等治疗有一般治疗调整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药物治疗针对感染因素补充维生素特殊人群儿童要纠正舔口角习惯注意营养均衡用药安全老年人要关注整体健康状况保持口角清洁。
一、口角炎的原因
1.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缺乏较为常见,维生素B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等过程,当机体缺乏时,易引发口角炎。例如,长期偏食、挑食的人群,蔬菜、肉类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摄取量少,从而增加口角炎发生风险。
其他营养物质缺乏:如铁、蛋白质等缺乏也可能与口角炎的发生相关。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整体身体状况较差,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或出现局部营养失衡而引发口角炎。
2.感染因素
真菌感染: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儿童,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儿童,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侵犯口角部位引发炎症。
细菌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也可导致口角炎。在潮湿、不注意口腔卫生的情况下,细菌容易滋生,当口角部位有微小破损时,细菌侵入引发炎症反应。比如,儿童在玩耍时不小心擦伤口角,若未及时清洁护理,就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口角炎。
3.接触性因素
局部接触过敏原:某些食物、化妆品、牙膏等可能成为过敏原,引起接触性口角炎。例如,对某些食物中的添加剂过敏的人群,食用后可能在口角部位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口角红肿、瘙痒、起疱等炎症表现。
机械刺激:牙齿位置不合适,如牙齿间距过短、下颌垂直距离过短等,可使口角区域经常处于受压、摩擦状态,长期刺激易引发口角炎。另外,喜欢舔口角的人群,唾液中的酶类等物质会反复刺激口角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导致口角炎发生。
二、口角炎的症状
1.急性口角炎
糜烂型:口角区皮肤黏膜充血、糜烂、有渗出液,继而形成浅溃疡,表面有黄色或黄褐色结痂。患者可能会感觉口角部位疼痛、有烧灼感,进食时尤其是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例如,急性真菌性口角炎患者,口角区可见明显的充血糜烂面,表面有白色假膜覆盖。
皲裂型:口角区皮肤出现皲裂,皲裂可深达肌层,有明显的疼痛,张口时皲裂加重甚至出血。患者在说话、咀嚼时会受到影响,因为口角的活动会牵拉皲裂部位引起疼痛。
2.慢性口角炎
口角区皮肤黏膜干燥、脱屑:皮肤表面粗糙、有少量鳞屑,可伴有轻度瘙痒感。病情时轻时重,可持续较长时间。比如,一些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慢性口角炎患者,口角区皮肤长期处于干燥脱屑状态,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口角区轻度肿胀:皮肤黏膜轻度增厚,局部组织稍显肿胀,但一般肿胀程度较轻,外观上可见口角区与正常皮肤界限不太清晰,皮肤纹理改变。
三、口角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调整饮食: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口角炎,要保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类、奶类、新鲜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等)、豆类等;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血、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鸡肉、豆类等。让患者合理搭配饮食,纠正挑食、偏食的习惯。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角区域清洁,减少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滋生。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比如用软纱布轻轻擦拭口角周围。
2.药物治疗
针对感染因素:如果是真菌性口角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局部涂抹制霉菌素软膏等;若是细菌性口角炎,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等。对于病情较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补充维生素:对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可补充维生素B等维生素制剂。儿童患者补充维生素时要注意剂量,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优先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角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舔口角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儿童营养均衡,鼓励其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因挑食导致营养不良。用药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例如,儿童使用抗生素软膏时,要注意涂抹的范围和剂量,防止药物误入口中。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营养吸收能力可能减弱,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在治疗时,除了积极补充营养、使用药物外,还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影响营养摄入和药物代谢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角区域清洁,预防感染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