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出现下腹疼痛(持续,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伴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异常(量多、色质气味异常)、月经异常(周期及量改变)等症状;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异常,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影像学检查B超可见盆腔积液、附件区异常,出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就医综合判断。
一、症状表现
(一)下腹疼痛
1.疼痛特点:盆腔炎患者常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可能加重。不同年龄阶段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由于身体尚在发育,疼痛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学习;育龄期女性可能因疼痛影响性生活质量和生育计划;更年期女性则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使疼痛表现不典型,但仍需重视。
2.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腰骶部酸痛,这是因为盆腔炎症累及周围组织,刺激腰骶部神经所致。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1.分泌物量: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灰白色等。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成熟,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与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关;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性生活、月经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出现分泌物异常,且可能影响阴道微生态平衡;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分泌物异常时更易发生感染加重等情况。
2.分泌物气味:可伴有异味,如腥臭味等。这是由于炎症导致阴道内细菌等微生物失衡,产生异常代谢产物所致。
(三)月经异常
1.月经周期改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变化可能影响排卵和受孕,青春期女性则可能影响自身内分泌调节系统的稳定。
2.月经量变化:月经量可能增多或减少,月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等问题,尤其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需密切关注月经量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更年期女性月经异常可能是围绝经期的表现,但也需排除盆腔炎等疾病因素。
二、体征检查
(一)妇科检查
1.宫颈举痛: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时,按压宫颈会引起患者疼痛,这是盆腔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不同年龄段女性在进行妇科检查时的配合度和耐受度不同,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害羞等因素影响检查配合,医生需耐心沟通以获取准确体征信息;育龄期女性相对更能配合检查,但也需注意检查时的舒适度;更年期女性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对检查的耐受度有所不同。
2.附件区压痛:附件区(包括输卵管、卵巢等)有明显压痛,提示盆腔内附件存在炎症。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妇科检查是判断盆腔炎的重要手段;无性生活史的女性一般不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但如果有可疑症状,可通过直肠-腹部检查等方式初步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白细胞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成人白细胞计数在(4-10)×10/L左右,老年人白细胞计数可能相对偏低,但炎症时仍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
2.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可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各年龄阶段人群CRP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CRP正常范围一般低于成人,当发生盆腔炎时,CRP升高能辅助判断炎症程度。
(二)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
1.涂片检查:可发现病原菌,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通过对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特异性病原体感染,不同年龄女性阴道内正常菌群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逐渐增多以维持酸性环境,育龄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受性生活、月经等影响较大,更年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易被打破,所以在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时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2.培养检查:能明确病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培养检查相对涂片检查更准确,但需要一定时间,在等待培养结果期间,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给予抗感染治疗。
四、影像学检查
(一)B超检查
1.盆腔积液:可发现盆腔内有积液,少量积液可能是生理性的,但如果积液量较多且伴有临床症状,则提示盆腔炎症可能。不同年龄女性盆腔积液的意义不同,青春期女性可能因排卵等生理情况出现少量盆腔积液,属于生理性;育龄期女性盆腔积液如果是炎症引起,可能影响生育;更年期女性盆腔积液则需警惕炎症或其他妇科疾病。
2.附件区情况:可观察附件区有无增厚、包块等异常情况,帮助判断附件炎症的严重程度。通过B超检查能直观看到盆腔内器官的形态结构,对盆腔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如果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情况来判断是否患有盆腔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