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患者需从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定期监测随访来预防咯血,包括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剧烈咳嗽,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定期胸部影像学检查及监测血常规等指标。
一、避免诱发因素
1.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有支气管扩张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肺结核患者需遵循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因为基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加重支气管扩张,进而增加咯血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老年患者则要关注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等。
对于有过敏因素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防止因过敏引发咳嗽,而剧烈咳嗽可能会导致支气管扩张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
2.避免剧烈咳嗽
当出现咳嗽症状时,要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适当给儿童喂水,保持其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也可以采用正确的咳嗽方法,如先深呼吸,然后缓慢用力咳嗽,避免剧烈、频繁的咳嗽。因为剧烈咳嗽会使支气管内压力突然升高,容易导致病变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不同年龄人群的咳嗽应对方式有所不同,老年人咳嗽时要注意避免因咳嗽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儿童患者则要防止因剧烈咳嗽影响呼吸等。
二、生活方式调整
1.合理饮食
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橙子等)。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完整性,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还可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时用力排便而导致腹压升高,进而影响胸腔内压力,增加咯血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和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老年患者的饮食要注重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控制盐的摄入,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取,如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饮食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水肿等情况,不利于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情控制,增加咯血发生的可能性。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盐的摄入量要求不同,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过早接触高盐食物,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的肾功能等情况合理控制盐的摄入。
2.适度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例如,散步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儿童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短距离的散步,既可以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劳累;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散步速度和距离。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但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病情,增加咯血风险。
三、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痰液的患者,要帮助其排痰。可以采用体位引流的方法,根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如病变在肺上叶,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病变在肺下叶背段,可采取俯卧位,垫高臀部等。但要注意操作时的力度和患者的耐受情况,儿童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防止体位引流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减少因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的咳嗽等刺激,降低咯血风险。
对于长期卧床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翻身间隔时间一般为2-3小时一次,拍背时要注意力度,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帮助痰液松动排出。儿童长期卧床时,家长要定时为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痰液积聚;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要关注其皮肤情况,在拍背等护理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皮肤。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1.定期检查
支气管扩张患者要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以便及时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变情况,如有无新的病变进展、病变部位有无血管扩张等情况。儿童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咯血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血常规等指标,了解血小板计数等情况。血小板对于凝血功能很重要,若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会影响止血功能,增加咯血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监测血常规时要注意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正常指标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导致血常规指标异常,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