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中的双合诊可了解盆腔内器官情况,三合诊对盆腔后部病变诊断重要;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可反映炎症反应,CRP能体现炎症程度,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炎症及检测病原体;影像学检查的B超可看盆腔器官形态等,MRI对复杂盆腔病变鉴别有帮助。不同年龄人群在检查时各有特点,生活方式等因素对部分检查有一定间接影响,有相关病史人群检查需综合考虑。
一、妇科检查
1.双合诊:医生将一手的两指(通常是食指和中指)伸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通过双合诊可以了解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及盆腔结缔组织等的情况,如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附件区是否有包块、压痛等。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初步判断盆腔内器官是否存在异常。不同年龄女性的盆腔解剖结构略有差异,但双合诊的基本检查原理相同。年轻女性盆腔组织相对较柔韧,而绝经后女性由于生殖器官萎缩,检查时需更轻柔操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久坐等)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在双合诊时可能使医生对一些细微异常的判断有一定干扰,但不改变双合诊本身作为检查盆腔炎重要手段的价值。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再次检查时,双合诊能更敏锐地发现复发或残留的异常情况。
2.三合诊:是经直肠、阴道、腹部联合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后位子宫、直肠子宫陷凹或宫骶韧带等部位的病变,对盆腔炎导致的盆腔后部组织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位置较深的盆腔病变,三合诊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不同年龄人群中,三合诊的操作和意义与双合诊类似,但针对的盆腔后部结构的观察更为细致。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三合诊的影响与双合诊类似。有盆腔相关病史的人群,三合诊能更精准地评估病变范围。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通常提示有炎症反应。一般来说,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范围是50%-70%,当盆腔炎存在时,往往会出现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血常规参考值基本一致,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与成人略有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5-12)×10/L,需结合儿童具体年龄判断。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影响血常规结果,但长期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间接影响炎症反应时血常规的表现。有感染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特殊情况,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正常血清CRP浓度小于10mg/L,盆腔炎患者体内CRP水平会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的CRP正常参考值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对CRP水平影响较小,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炎症反应调控。有慢性炎症病史等情况的人群,CRP基础水平可能与常人不同,在诊断盆腔炎时需综合考虑。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若发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提示可能存在炎症。还可以进行病原体检测,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的检测。不同年龄女性的阴道正常菌群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逐渐增多,阴道pH值呈酸性,而绝经后女性阴道pH值升高,菌群平衡易被打破。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阴道冲洗等可能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影响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阴道炎症病史的人群,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可能有异常表现,对诊断盆腔炎有辅助参考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以了解盆腔内器官的形态、大小及有无积液等情况。盆腔积液是盆腔炎的常见表现之一,B超下可发现盆腔内有游离的无回声区。不同年龄女性的盆腔器官B超表现略有差异,如青春期女性子宫、卵巢等器官处于发育阶段,其大小、形态与成年女性不同。生活方式对B超检查结果影响不大,但长期久坐可能导致盆腔血液循环不畅,间接影响盆腔内积液等情况的观察,但B超主要是通过形态学改变来辅助诊断盆腔炎。有盆腔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B超检查可能发现术后盆腔粘连等异常情况,有助于盆腔炎的诊断。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的盆腔病变,MRI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图像,有助于鉴别诊断盆腔炎与其他盆腔疾病。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盆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的注意事项基本相同,但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考虑其对磁场的耐受性等问题,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对MRI检查结果无直接影响。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的人群进行MRI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以评估检查风险。



